学科:台湾主要城市客运铁路干道路廊与设站策略更新之探讨/地面铁路造成的交通瓶颈

地面铁路造成的交通瓶颈

编辑

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编辑
 
英国诺丁汉郡费斯克敦(Fiskerton, Nottinghamshire)乡野一座原始的闸门式平交道。现已改为臂式遮断机。
 
使用升降式遮断机的阿里山森林铁路平交道。
 
使用臂式遮断机的台南市东区荣誉路平交道。

铁路在地面上运行,不免与现有的公路设施产生交叉,此时个别流量较高、没有班表、均速较低的公路车辆,须在必要时让道予均速较高、按照班表运行的铁路运输系统,并设置平交道以管理这样的秩序。

平交道管理和规范的概念始于1839年的英国,当时动力铁路运输已发展30余年、相当成熟的技术,应对班表和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加,需要更多的防护措施来处理平面上的公路与铁路交叉,英国政府即强制性规定任何铁路与公路有所交叉的地方,必须设置闸门装置,但并未对闸门装置的规格进行标准化。在此之前,平交道经常是无人的,或由旗手挥旗对用路人进行提示,1839年法规定下后,这些旗手变成了所谓的道班,驻守在各个平交道固定的道班房内收发运行电报,并依据指示开放或关闭平交道闸门。道班的配置于1863年在英国成为标准,任何非私人、开放给大众使用的平交道都必须配置道班。

但是道班的强制设置也给铁路公司带来了困扰,这些道班并不是公司的办公人员,但是却像他们一样几乎只需要坐在室内,工作就是收发电报和推闸门,也不像司机和养护工人需要大量的劳动,导致铁路公司不愿雇用道班,开始要求兴建公路地下道或高架桥以建构公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减少平交道的用量,也减少了道班的用量,作为副成果也减少了事故量的发生率。这使1863年法规成为标准后,英国新建路线的平交道数量大幅减少,多以立体交叉代替。这个趋势一直持续到1961年自动遮断机的发明,由于设置自动遮断机的成本又再大幅低于制造立体交叉,平交道马上又变成了地面铁路与公路交会的主流,当然事故率又再随之增高了。

台湾铁路管理局统计民国96年至105年10年内总计平交道事故件数达356件,造成131人死亡、108人受伤。如果没有平交道的话,这个数字会更高,不过平交道在列车通过,尤其是尖峰、误点时经常造成进一步的公路交通堵塞,以及仍然具有发生重大事故导致双方运输系统均受重创的可能性,在资讯高度流动的网络媒体传播之下,赋予了交通瓶颈这样的名号、宣扬能够一口气改变城市外貌的立体化方案,成为驱使台湾铁道的路线设计朝向立体化方向进行的主要动力。

公路跨线陆桥及地下道等缓冲模式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