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導論/世界的一般觀點
曾經有過這樣一段時間,哲學,應當說對於所有人都是已經被消滅的東西。看來,確實,我們不應把它看作是某種現成存在之事。不過,對於科學,看來不能單只是對我們提出過高的要求。哲學,不是一個什麼讓你獲得「宗教的宏福」的什麼東西。哲學家,一般說來是「很痛苦的」。這痛苦的一部分就是不被理解。西塞羅說,如果有人要誹謗哲學,那麼,他確實會得到群眾的贊助。可是,這門科學不是長期以來就被千百年來有知識,有修養,有魄力的人認作是人文科學,也就是關於人的科學的首腦(classic)嗎?或者是這門科學真的如維根斯坦所說,如羅素所說,如那幫實用主義者所說,跟不上科學發展,永遠地老去了?(舊哲學確實老去了,不過我們暫時還是要講舊哲學,這也是《導論》的任務。)
不能是這樣,也應該不會是這樣吧?!
哲學思想如此綿延,是因為它反映了方方面面的人的生活和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誠然不是全面地反映。它既然是一種思想,那我們就不得不去深究,那可愛的哲學女神,究竟在思想些什麼,就像Boethius一樣去深究——因為我們正在思想。
思維思維,照亞里斯多德所說,就是純粹的思想,是那至善的東西(不過我也要承認,這裡只是吊吊大家的胃口,以後我要說的,可不是什麼「至善」的空談)。我們所以說它至善,是因為(是因為這是舊哲學的無病呻吟)這純粹的思想已經到了自身不運動的和諧的統一之中。永恆歸於神,這就是神。
那麼就從這裡,哲學開始了。
首先有一個對象,因為這是一個對象,它存在著,所以就是我們所說的直接的東西。它不但是直接的東西,還直接就是純粹的思維。所以對象是一種思維。
對象直接就是一種純粹的思維,所以對象化,也就是外化,同時就是一種內化。不過這裡出現的混亂狀況正是說明純粹的概念找到了異化。現在,無論如何,我們都有必要說明純粹概念的原始統一,因為很顯然的是,當我們試圖去把握到它的時候,正巧就失去了它。而這原本是作為我們的目標,要被我們把握的東西。不過就在這裡,我們失去了它。
我們最好是重新考慮這一問題。我試圖去把握一個存在著的東西,或者說是對象,這個被對象化的東西,本身被認為是在我之外,但又直接被接納了,所以是我的東西。它不論是些別的東西還是根本屬我,這對我來說看來都已經無關緊要了。因為事實上,它就是存在著,自己簡單地就存在著(很好,這裡我們要引入不負責的德國古典哲學翻譯家經常用的縮寫「自在存在」了),而同時,這個存在的東西又是為我而存在的,這也是一個事實。但是在這裡,無論是我還是我的對象,都沒有認識到兩者間的統一性,或者說是自己的真實內容,所以我和對象都還不是為自身的存在(很好,我們再引入一個叫自為存在的縮寫,希望大家不要認為這是我的錯。大家將會發現,這樣的縮寫一下子全都能看懂了吧?!)。
不過因為我同時認識了這兩者,我就把它們合而為一。因為純粹概念是一個東西,所以我就認為它們是一個東西。從現在開始,這就是真實性。作為一般認識過程的結果,這就是那個被我初步接納的世界,或者說理性的表象。因為我的意志,本就屬於世界,是普遍的不可磨滅的意志,或者說,我就是全部實在性。從現在開始,我們才能掌握那曾被認為是對象的和片面屬我的對象。事實是它們都是對象,同時都是我的對象。這樣,我們就達到了就其自身的思想,同時,有了進一步把它展開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