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鮮卑的誕生

編輯

鮮卑人是來自東胡帝國諸族的一支,自從匈奴冒頓單于在公元前三世紀末消滅東胡帝國後,鮮卑人先世即遠竄至鮮卑山,鮮卑人之名明顯是因山而得名。

在匈奴帝國的強勢之下,鮮卑人長期默默無聞,直至公元一世紀三十年代左右,鮮卑人才作為一支獨立的勢力,因為與匈奴軍、烏桓人聯手南下侵掠[1]而進入漢族精英階層的視線內,從而在漢文典籍留下記載,不過彼時鮮卑人在政治上處於分裂的狀態,類似先秦時代漢族的政治狀態,鮮卑人的諸部,相當於漢族的諸國,烏桓人亦處於類似的狀態。

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烏桓人與匈奴帝國決裂,向匈奴帝國發動攻擊,令匈奴帝國「北徙千里」、「漠南地空」,漢國乘機拉攏烏桓人,至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就有920部(國)的烏桓首領轉向漢國陣營,漢廷於是重設護烏桓校尉,屯駐在上谷郡寧城,負責有關烏桓人及鮮卑人的事務並「歲時互市」進行邊境貿易,並容許部分烏桓人乃至鮮卑人入居遼西、右北平、漁陽、廣陽、上谷、代郡、雁門、太原、朔方等九郡塞內地界,以及遼東郡屬國,為「漢偵備」,但不是所有烏桓人都安份守己,後來赤山烏桓的首領歆志賁舉兵反漢,多次入掠上谷郡,畢竟南接漢邊,與其工作經商賺錢還不如直接搶劫殺人,漢廷為此而「設購賞」,但一直沒有取得效果[2]

至於鮮卑人與匈奴帝國的聯合並沒有維持太長時間,在匈奴帝國分裂後不久即行中止,轉而與漢國聯合起來對付北匈奴帝國,建武二十五年,匈奴帝國正式分裂的同年,鮮卑人即與漢國進行外交來往,其中偏何統領的一部(國)迅速倒向漢國,並攻擊北匈奴帝國,取得斬2000多級的戰績,因為鮮卑人根據在對北匈奴帝國戰爭中的斬首級數來向漢國換取財物,這極大提高了鮮卑人攻打北匈奴帝國積極性,相當於漢國用財物買北匈奴人的人頭,鮮卑人則扮演漢國僱傭兵的角色[2]

嘗得甜頭的偏何連年攻擊北匈奴帝國,以斬殺的人頭來向漢國換取金錢,到了建武三十年(公元54),又有於仇賁、滿頭等兩部成為漢國的僱傭兵,至永平元年(公元58),在遼東郡太守祭肜的鼓勵下,偏何領兵打敗多次入掠上谷郡的赤山烏桓並斬殺其首領歆志賁,得到大批「購賞」,自此鮮卑人全都由親匈奴轉向親漢,成為北匈奴帝國的敵人,直至永元元年(公元89),漢國每年都給鮮卑人二億七千萬錢,以作為借刀(鮮卑)殺人(北匈奴)的代價[2][3][4]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春,成功獨立建立南匈奴單于國的䤈落尸逐鞮單于攣鞮比派左屠耆王攣鞮莫率軍北伐,大敗單于攣鞮蒲奴的軍隊,生俘北單于之弟薁鞬左屠耆王、俘虜萬餘、馬7000匹、牛羊萬頭,逼得攣鞮蒲奴不得不「卻地千里」,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草原上的牧民信仰叢林法則,自然傾向追隨強者,南匈奴初戰大勝,北匈奴帝國的薁鞬骨都侯與右骨都侯共率部眾30000多男女南附南匈奴,次年夏,南匈奴單于國的五個骨都侯與之前被俘的薁鞬左屠耆王一同率領30000多男女叛入草原,然後薁鞬左屠耆王被五個骨都侯擁立為單于,之後五個骨都侯旋即爆發內鬨,互相攻殺一個多月,激烈程度以至五個骨都侯都戰死,骨都侯之位其子接任,接着五個新骨都侯「各擁兵自守」,暫時消停下來,而薁鞬左屠耆王這位單于在內鬨中被迫自殺。

冬季,去年被逼「卻地千里」的北單于攣鞮蒲奴重返草原,五個骨都侯被逼率眾三千重新南投南匈奴單于國,不過半路上被攣鞮蒲奴派出的軍隊成功阻截。

從公元一世紀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匈奴帝國不止自身分裂而受到削弱,還多出鮮卑人、烏桓人這兩個強敵,北單于攣鞮蒲奴遂不時向漢國放還之前數十年間所劫掠的漢民,以向漢國釋出善意,僅遣軍南侵南匈奴單于國,每次過境都以:

為詞,避免與漢國產生軍事衝突,北匈奴帝國亦分別在公元51年、公元52年、公元55年三度遣使漢國要求和親以避免多線作戰,均被漢國含蓄拒絕[5]

直至章和元年(公元87年)春,漢國對鮮卑人近四十年的投資生效,鮮卑人在與北匈奴帝國的一次戰爭中斬殺北匈奴優留單于,隔年,漢國與南匈奴單于國聯合出兵北征,成功擊潰北匈奴單于率領的大軍,令漢國開啟後期治世,次年,南匈奴單于國單獨遣軍北征,大破北匈奴軍,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年,漢國又遣軍北征,再次大破北匈奴軍,連年的戰敗,令北匈奴帝國失去草原地區的控制,被鮮卑人逐漸滲入,當地的匈奴人被鮮卑化,當鮮卑人擴張實力的同時,北匈奴帝國因為衰落而退出草原,令鮮卑人失去來自漢國每年二億七千萬錢的金援,於是富裕繁榮的漢國在數年後成為鮮卑人「發窮惡」的受害者[4][6]

永元九年,鮮卑人首次入侵漢國,大掠肥如縣而去,代表漢-鮮卑聯盟的破裂,進入公元二世紀後,多支不同的鮮卑人開始入侵漢國,至後期治世終結後的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夏,南匈奴單于國起兵叛漢,六月,漁陽郡烏桓人與居於右北平郡的胡人合謀舉兵叛亂,劫掠代郡、上谷與涿郡,到了九月,鮮卑首領丘倫與漁陽、右北平、雁門三郡烏桓首領無何,加上南匈奴單于三方聯手叛亂,在劫掠五原郡,又擊敗漢軍於九原郡高梁谷,直至次年(公元110年)三月,三方叛軍才被漢軍夷平,經過這場叛亂,漢廷將自建武二十五年移入塞內的烏桓人與鮮卑人重新遷回塞外[7]

同年(公元109年),以燕荔陽為首的鮮卑人首領在受到漢廷封王、通市的籠絡下,鮮卑人的侵擾告一段落,但也只是喘息數年,到了元初二年(公元115年),鮮卑人重又開始南掠,遼西、代郡、上谷諸郡漢民皆受其殃。

永寧元年(公元120年)十二月,原屬遼西郡負責外交的烏倫和其至鞬這兩位鮮卑首領派使向漢廷結好,受到漢廷的高度重視,封烏倫為率眾王、其至鞬為率眾侯,「賜彩繒各有差」,不過到了次年秋,其至鞬即舉兵入侵漢邊,攻掠雲中、代郡而去,此後一直至其至鞬死前,其至鞬勢力都一直威脅漢國的邊境安全,其至鞬在陽嘉年間死後,鮮卑人的入掠才「抄盜差希」[8][2]

其至鞬身死的這一段時間內,約公元二世紀三十年代末,北匈奴帝國的軍隊成員中有一名叫投鹿侯——可能為官職名——的男人多了一名家庭成員,就是後來成就足以媲美匈奴冒頓單于的檀石槐,但卻是投鹿侯在外從軍三年後出生的,顯然出軌的產物,自然不為投鹿侯所接受,於是檀石槐就由其外祖父母一家所養大[2]

合眾為一

編輯

帝國解體

編輯

相關列表

編輯
有記載的鮮卑諸部(國)列表
首領名 首次出現時間 備注
偏何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8)
於仇賁 建武三十年(公元54)
滿頭
燕荔陽 永初三年(公元109)
丘倫
連休 元初四年(公元117)
烏倫 永寧元年(公元120) 被漢廷封為率眾王
其至鞬 被漢廷封為率眾侯,然而不到一年即南侵掠


有記載的歷次鮮卑人軍隊南侵漢洲列表
年代 鮮卑劫掠事件 漢民人命損失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 鮮卑人、赤山烏桓人與匈奴軍聯手多次南掠漢洲,「殺略吏民」而去[1] 人命財產損失失載。
永元九年(公元97年) 八月,鮮卑人入侵漢國遼西郡肥如縣而去[9]
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 冬季,鮮卑人入侵漢國,抄略右北平郡,至漁陽郡被漢軍擊破[9]
延平元年(公元106年) 四月,鮮卑人入侵漢國,抄略漁陽郡而去[9]
永初三年(公元109年)~永初四年(公元110年) 九月,漢國雁門郡的鮮卑首領丘倫及烏桓首領無何起兵叛,與南匈奴叛軍聯合,以七千騎兵抄略五原郡,又在九原郡高梁谷打敗漢軍,直至次年三月才被增援的漢軍擊敗,無何投降,丘倫率眾退還草原[8][2][10]
元初二年(公元115年) 八月,漢國遼東郡屬國管豁的鮮卑人發動叛亂,圍攻無慮縣,九月,又攻入夫犂縣殺掠。[8][2]
元初四年(公元117年) 四月,遼西郡管豁的鮮卑首領連休起兵叛,劫掠遼西郡,但因為連休與烏桓首領於秩居有舊怨,於秩居與漢軍聯手擊破連休[8][2]
元初五年(公元118年) 八月,代郡管豁的鮮卑人起兵叛,入侵代郡,燒官寺,殺長吏而去」,十月,同一批鮮卑人入侵上谷郡,攻打居庸關不克而退[8][2]
元初六年(公元119年) 七月,鮮卑人入侵漢國代郡馬城塞,殺長吏,漢軍與南匈奴軍聯手追擊,至塞外大勝而回[8][2]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 四月,高句麗王國遣軍與鮮卑人聯兵入侵漢國遼東郡,大掠而去[8][2]
八月,鮮卑首領其至鞬率軍攻打居庸關,旋又入侵雲中郡,擊敗漢軍,圍攻代郡馬城,漢軍增援,逼退其至鞬[8][2]
十一月,鮮卑人入侵劫掠漢國玄菟郡而去[8][2]
延光元年(公元122年) 十月,鮮卑首領其至鞬率軍入侵漢國雁門、定襄兩郡,十一月又入侵太原郡,殺掠漢民而去[8][2]
延光三年(公元124年) 六月,鮮卑人入侵漢國玄菟郡[8]
七月,鮮卑人入侵漢國代郡,寇高柳而去。
永建元年(公元126年) 八月,鮮卑首領其至鞬率軍入侵漢國代郡而去[11][2]
十月,鮮卑人入侵漢國沿邊諸郡。
永建二年(公元127年) 二月,鮮卑6000多人入侵漢國遼東、玄菟兩郡而去,後被護烏桓校尉派漢兵與烏桓人共同追出塞所擊敗[11][2]
永建三年(公元128年) 九月,鮮卑人入侵漢國漁陽郡而走[11][2]
永建四年(公元129年) 十一月,鮮卑人入侵漢國朔方郡而走[11][2]
陽嘉元年(公元132年) 九月,鮮卑人入侵漢國遼東郡屬國而走[11][2]
陽嘉二年(公元133年) 秋季,鮮卑人入侵漢國代郡,寇馬城而走[11][2]
永熹元年(公元145年) 六月,鮮卑人侵掠漢國代郡[11][2]
永壽二年(公元156年) 七月,鮮卑單于檀石槐遣軍侵掠漢國雲中郡而去[12][2]

備註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1. 1.0 1.1 《後漢書·祭肜傳》當是時,匈奴、鮮卑及赤山烏桓連和彊盛,數入塞殺略吏人。朝廷以為憂,益增緣邊兵,郡有數千人,又遣諸將分屯障塞。帝以肜為能,建武十七年,拜遼東太守。至則勵兵馬,廣斥候。肜有勇力,能貫三百斤弓。虜每犯塞,常為士卒鋒,數破走之。
  2.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
  3. 《後漢書·耿弇列傳》是時烏桓、鮮卑屢寇外境,國素有籌策,數言邊事,帝器之。及匈奴薁鞬日逐王比自立為呼韓邪單于,款塞稱藩,願扞禦北虜。事下公卿。議者皆以為天下初定,中國空虛,夷狄情偽難知,不可許。國獨曰:「臣以為宜如孝宣故事受之,令東扞鮮卑,北拒匈奴,率厲四夷,完復邊郡,使塞下無晏開之警,萬世有安寧之策也。」帝從其議,遂立比為南單于。由是烏桓、鮮卑保塞自守,北虜遠遁,中國少事。
  4. 4.0 4.1 《後漢書·卷四十一·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宋意》……意上疏曰:「夫戎狄之隔遠中國,幽處北極,界以沙漠,簡賤禮義,無有上下,彊者為雄,弱即屈服。自漢興以來,征伐數矣,其所剋獲,曾不補害。光武皇帝躬服金革之難,深昭天地之明,故因其來降,羈縻畜養,邊人得生,勞役休息,於茲四十餘年矣。今鮮卑奉順,斬獲萬數,中國坐享大功,而百姓不知其勞,漢興功烈,於斯為盛。所以然者,夷虜相攻,無損漢兵者也。臣察鮮卑侵伐匈奴,正是利其抄掠,及歸功聖朝,實由貪得重賞。今若聽南虜還都北庭,則不得不禁制鮮卑。鮮卑外失暴掠之願,內無功勞之賞,豺狼貪婪,必為邊患。今北虜西遁,請求和親,宜因其歸附,以為外扞,巍巍之業,無以過此。若引兵費賦,以順南虜,則坐失上略,去安即危矣。誠不可許。」……
  5.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
  6. 《後漢書·卷四十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應劭》……中平二年,漢陽賊邊章、韓遂與羌胡為寇,東侵三輔,時遣車騎將軍皇甫嵩西討之。嵩請發烏桓三千人。北軍中候鄒靖上言:「烏桓眾弱,宜開募鮮卑。」事下四府,大將軍掾韓卓議,以為「烏桓兵寡,而與鮮卑世為仇敵,若烏桓被發,則鮮卑必襲其家。烏桓聞之,當復棄軍還救。非唯無益於實,乃更沮三軍之情。鄒靖居近邊塞,究其態詐。若令靖募鮮卑輕騎五千,必有破敵之效」。劭駮之曰:「鮮卑隔在漠北,犬羊為羣,無君長之帥,廬落之居,而天性貪暴,不拘信義,故數犯障塞,且無寧歲。唯至互巿,乃來靡服。苟欲中國珍貨,非為畏威懷德。計獲事足,旋踵為害。是以朝家外而不內,蓋為此也。往者匈奴反叛,度遼將軍馬續、烏桓校尉王元發鮮卑五千餘騎,又武威太守趙沖亦率鮮卑征討叛羌。斬獲醜虜,既不足言,而鮮卑越溢,多為不法。裁以軍令,則忿戾作亂;制御小緩,則陸掠殘害,劫居人、鈔商旅、噉人牛羊、略人兵馬。得賞既多,不肯去,復欲以物買鐵。邊將不聽,便取縑帛聚欲燒之。邊將恐怖,畏其反叛,辭謝撫順,無敢拒違。今狡寇未殄,而羌為巨害,如或致悔,其可追乎!臣愚以為可募隴西羌胡守善不叛者,簡其精勇,多其牢賞。太守李參沈靜有謀,必能奬厲得其死力。當思漸消之略,不可倉卒望也。」韓卓復與劭相難反覆。於是詔百官大會朝堂,皆從劭議。
  7. 《三國志·烏丸鮮卑東夷傳》引《魏書》至安帝時,漁陽、右北平、雁門烏丸率衆王無何等復與鮮卑、匈奴合,鈔略代郡、上谷、涿郡、五原,乃以大司農何熙行車騎將軍,左右羽林五營士,發緣邊七郡黎陽營兵合二萬人擊之。匈奴降,鮮卑、烏丸各還塞外。
  8.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後漢書·孝安帝紀》(永初三年)九月,雁門烏桓及鮮卑叛,敗五原郡兵於高渠谷。……(元初二年)八月,遼東鮮卑圍無慮縣。九月,又攻夫犁營,殺縣令。……(元初四年四月)己巳,鮮卑寇遼西,遼西郡兵與烏桓擊破之。……(元初五年)鮮卑寇代郡,殺長吏。冬十月,鮮卑寇上谷。……(元初六年)秋七月,鮮卑寇馬城,度遼將軍鄧遵率南單于擊破之。……(永寧五年十二月)遼西鮮卑降。……(建光元年)夏四月,穢貊復與鮮卑寇遼東,遼東太守蔡諷追擊,戰歿。……(八月)鮮卑寇居庸關,九月,雲中太守成嚴擊之,戰歿。鮮卑圍烏桓校尉於馬城,度遼將軍耿夔救之。……(十一月)鮮卑寇玄菟。……(延光元年)冬十月,鮮卑寇雁門、定襄。十一月,鮮卑寇太原。……(延光三年)六月,鮮卑寇玄菟。……(七月)鮮卑寇高柳。
  9. 9.0 9.1 9.2 《後漢書·孝和孝殤帝紀》(永元九年)八月,鮮卑寇肥如,遼東太守祭參下獄死。……(永元十三年)鮮卑寇右北平,遂入漁陽,漁陽太守擊破之。……(延平元年)鮮卑寇漁陽,漁陽太守張顯追擊,戰沒。
  10. 《東觀漢記·恭宗孝安皇帝》三年,雁門烏桓及鮮卑叛,戰九原高梁谷。
  11.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後漢書·孝順孝沖孝質帝紀》八月,鮮卑寇代郡,代郡太守李超戰歿。……鮮卑犯邊。庚寅,遣黎陽營兵出屯中山北界。告幽州刺史,其令緣邊郡增置步兵,列屯塞下。調五營弩師,郡舉五人,令教習戰射。……(永建二年)二月,鮮卑寇遼東、玄菟。……(永建三年)九月,鮮卑寇漁陽。……(永建四年)鮮卑寇朔方。……(陽嘉元年)鮮卑寇遼東。……(陽嘉二年)鮮卑寇代郡。……(永熹元年)六月,鮮卑寇代郡。
  12. 《後漢書·孝桓帝紀》(永壽二年)秋七月,鮮卑寇雲中。……(延熹元年)十二月,鮮卑寇邊,使匈奴中郎將張奐率南單于擊破之。……(延熹二年)春二月,鮮卑寇雁門。……六月,鮮卑寇遼東。……(延熹六年)五月,鮮卑寇遼東屬國。……(延熹九年)六月,南匈奴及烏桓、鮮卑寇緣邊九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