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簡史

本文原為維基百科用戶重寫中國共產黨條目的作品,體例與百科不合而見撤銷。觀其尚有教育意義,遂播遷至此。

蘇維埃革命:從組織工運到合作抗日(1920~1937)

編輯

1919年,俄共(布)決定在東亞發動民眾鬥爭。[1]1920年4月,俄共遠東局外國處派維經斯基(化名吳廷康)等五人到中國,[註 1]他結識了倡導馬恩的北大教授李大釗。[註 2]李自認名氣不足,引薦他去上海找陳獨秀。維經斯基成功說服陳獨秀信仰馬列主義,[3]並建立了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7月,在華俄共黨員開會,認為應盡快成立中國共產黨。[4]8月,維經斯基幫陳獨秀建立上海革命局,[註 3]復刊《新青年》,楊明齋創建外國語學社(黨校),俞秀松建青年團。斯托揚諾維奇、馬馬耶夫、鮑立維分別去廣州、武漢和北京建立革命組織。[6]11月7日,中共(1920)發行《共產黨》內刊,陳獨秀擬宣言。[註 4]21日,中共組建上海機器工會。年底,維經斯基和陳獨秀離滬,李漢俊負責。

1921年初,《新青年》被封禁。中共內部,陳獨秀等與不讚成暴力革命者迅速決裂。經由俄共西伯利亞局指導,中共3月舉行代表會議,制定了宣言和臨時綱領,肅清了自由主義者。[8]上半年,中共僅組建了一個紗廠職工會,因為「人都走了,經費也沒了」(李漢俊語)。[9]6月,共產國際派尼克爾斯基和馬林增援中共。7月,中共(1921)召開全國代表會議,各地派13人與會,後來中共視此為建黨起點。馬林勸中共與民族主義者合作,但他人未採納,仍照三月會議撰寫黨綱。[10]為建立工會,中共設勞動組合書記部,由張國燾負責。這年中共在上海所建最大的工會——印刷工會,有1346人參加。[11]10月,陳獨秀短暫被捕。12月,馬林到廣州探討黨內合作,獲孫中山同意。

中共黨員數量[12]
時間 黨員數量 佔總人口比重(‰)[13]
1921年 57 -
1925年 994 -
1927年 5.7萬 0.1
1928年 4萬 0.1
1934年 30萬 0.6
1937年 4萬 0.1
1945年 121萬 2.6
1956年 1000萬 15.9
1969年 2200萬 27.3
1983年 4000萬 38.8
2010年 8023萬 59.8

1922年1月,莫斯科召開勞動者大會,列寧和季諾維也夫否定了中共的思路,要求與資產階級合作反日。[14]陳獨秀最初對馬林的提議不屑一顧,依舊投身工人運動,到6月建立了13個工會。[15]中共在廣州舉行勞動大會,吸引了一些海員領袖入黨。彭湃到海陸豐組織農會。7月,中共正式成為共產國際支部,[註 5] 在其命令下與國民黨合作(二大)。[17]8月,吳佩孚派中共籌建工會,宣傳勞工權益,驅逐鐵路系統的奉系勢力。[18]中共將勞動組合書記部遷到北京,積極支持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9月,李立三發動安源煤礦罷工,成功追討欠薪,同期羅章龍發動的罷工則被取締。11月,陳獨秀參加共產國際四大,開始支持黨內合作、外蒙獨立。[19]這年中共推動罷工超100次。[20]

1923年初,吳佩孚心回意轉,制止成立鐵路總工會,與中共發生衝突,殺30人,[註 6]隨即在北京搜捕中共黨員,查禁北方工會。中共將勞動組合書記部遷回上海,北方的工人運動從此一蹶不振。與此同時,孫中山委派馬林和陳獨秀改組國民黨。海豐農會在迫使法庭釋放在押農民後,聲勢日隆,吸引20萬人參與。[21]6月,中共在廣州討論國共合作,馬林和陳獨秀提出「一切工作歸國民黨」,與張國燾大吵(三大)。[22]此後陳獨秀又與彭述之爭論。中共幫助國民黨發展各省黨部,控制了許多省份的黨權,[註 7]也因事務冗雜而無暇己顧。[24]陳獨秀在黨刊上批評國民黨,被孫中山警告。10月,共產國際派鮑羅廷替換馬林,[註 8] 制定國民黨政綱。年底,陳獨秀要求黨員積極加入國民黨。

1924年1月,國民黨召開一大,鮑羅廷要求中共切勿引發衝突。[26]3-4月,國共因蘇聯、北京建交,及外蒙古獨立事項嚴重爭執。[27]維經斯基反對鮑羅廷策略,支持中共鬥爭「右派」。[28]5月,在蘇聯支持下,國共合辦黃埔軍校。6月,鄧澤如彈劾共產黨員,中共強勢回擊。國民黨決定禁止秘密串聯,鮑羅廷並未抗議,陳獨秀不滿。7月,國共合辦農民講習所,發動農運,由彭湃負責。10月,國民黨北伐,制止廣州罷工,鮑羅廷讚成。陳獨秀嚴重不滿,向遠東局投訴鮑羅廷,譚平山要求停止與國民黨合作,共產國際不許。北京邀孫中山和談,孫執意北上,中共最後認同。年底,維經斯基批評鮑羅廷,讚成中共採取進攻路線。[29]

1925年1月,中共決定增加自主,強化鬥爭,此時黨員有994人(四大)。3月,鮑羅廷開除公然反共的「右派」馮自由,並在孫中山死後獨攬大權。中共重新在產業工人中招募國民黨員,擴大「左派」。5月,上海租界打死示威學生,全國抗議,在國民黨、青幫和商會的協助下,中共派劉少奇和李立三成立上海總工會,又在廣州成立全國總工會。[30]6月,國共發動廣州、香港罷工,到10月,中共黨員增至2428人,到罷工結束時增至1.85萬人,工人佔60%。[31]秋,段祺瑞(奉系)查封工會,蘇聯大力援助馮玉祥,國共也在北京發動示威倒段,最終歸於失敗。11月,鄒魯、林森等國民黨元老出面反共,維經斯基要求中共收斂,緩和與「中派」戴季陶等的矛盾。

1927年4月13日前的國共衝突[註 9][32]
時間 地點 情形
3月20日 寧波 寧波總工會(共)被燒[33]
3月26日 上海 上海總工會(共)槍決「反動」工人(國),佔領閘北[34]
3月30日 杭州 工人總會(國)與總工會(共)流血衝突
3月31日 重慶 劉湘部隊(國)與工人糾察隊(共)槍戰,中共報死400人
4月2日 南昌 朱德部隊(共)槍決約二十國民黨人
4月7日 福州 約十名共產黨人被槍決
4月9日 廣州 李濟深部隊(國)與中共爆發衝突
4月9日-10日 廈門,寧波 國共衝突
4月10日-11日 南京 總工會(共)有人被殺
4月12日 上海 白崇禧部隊(國)與工會交火,25-30人(共)被殺

1926到1927年,北伐戰爭統一了中國南方。途中,國共組織農民協會減租減息。1926年10月攻佔武漢後,有些農運激化為平分土地。在湖南,中共農民部長易禮容稱有土皆豪、無紳不劣,要求統統打倒。[註 10]何長工在華容殺三百餘「劣紳」。[36]農民打劫軍糧。在武漢,工會任意提薪,私設監獄。[37]1927年4月,兩派矛盾激化,蔣中正等發動政變,通緝「左派」,強制上海總工會繳械。[38] 13日,工會組織武裝遊行,與蔣軍衝突(報紙稱30人被殺[39],中共稱超百人[註 11])。中共中央有所節制(五大),[45]地方高歌猛進,[46]湖南國軍紛紛嘩變。共產黨人認為,此正如俄共在十月革命前遭受的短暫挫折,因此加緊實施暴動,[47]汪兆銘也選擇了清黨。[註 12]中共稱到次年31萬人被殺。[50]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夏明翰(共),1928年
慷慨歌太平,從容作楚囚。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頭。
王孝錫(共),1928年

1927年8月,共產國際派羅明納茲到中國,令瞿秋白取代陳獨秀。9月,羅明納茲起草了在中國成立蘇維埃政權的決議,將重心放在大城市, 中共中央在此後幾年留在上海。中共建立了蘇維埃政府、紅軍和農民赤衛隊,紅軍以黨攝軍,連隊書記有最終決定權。截至春節,在鄉村發動的100多次暴動,頗有斬獲。有些暴動過程極血腥,尤其是運動高漲的地區(赤白對立)。[51]11月,彭湃最早領導建立海陸豐蘇維埃,殺一萬多人。有農民搶食地主的遺體,強迫地主吃自己或家人的身體。[52]黃安暴動,鄂東北黨委舉辦殺人和放火比賽。[53]湘南暴動,郴州縣城及衡石公路兩側的房子被付之一炬。[54]左右江暴動中,農民赤衛軍攻下地主的寨子,不論男女老幼一律殺光。[55]

在南昌、湖南和廣州發動的暴動,先後遭到挫敗。中共在廣州成立了蘇維埃,但未攻下全城,雙方均有大肆殺戮。[註 13]1928年2月,共產國際終於承認現在不是總暴動的時機,讓中共爭取工人和農民支持。[58]趁着蔣介石對付張作霖、馮玉祥和閻錫山等北方敵人,中共依靠南方山區打游擊戰,逐步擴展勢力。中共吸納了很多農民入黨,1928年6月黨員有13萬人。[59]瞿秋白等人到莫斯科舉辦中共六大,向布哈林和斯大林爭辯中國革命還處於高潮,應該考慮農村包圍城市的方案。[60]但共產國際執著於工人革命,因此他們選擇工人向忠發為中共領導,[61]向忠發倚重李立三工作。[62]年底,井岡山根據地陷入重圍。毛澤東撤到江西,使用誘敵深入、乘勝追擊的戰術,擊敗江西省軍。

1928年蘇聯對東亞共產主義的援助(美元)[63]
共產黨(每月) 共青團(上半年)
中國 12820 7692
日本 1025 512
朝鮮 256 460

托洛茨基認為中國處於俄國1905年革命後的階段,若無意外因素則無蘇維埃革命條件;國民黨政府趨於穩定,中共應致力於促進民主選舉,但是共產國際認為絕對不應該妥協。[64]1929年7月,陳獨秀開始讚同托洛斯基主張。同月,中國和蘇聯發生軍事衝突,共產國際組織部分中共在蘇人員參戰,[65]要求中共舉行示威,「擁護工人階級的祖國蘇聯」,[66]「不要讓資產階級用叛國罪把自己嚇住」。[67]陳獨秀反對,中共嚴厲批評陳獨秀,並於10月將其開除,一年後陳獨秀在托洛茨基支持下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左派反對派。這年朱德勝選紅四軍前委書記,但連連戰敗。毛澤東復任,在古田重申「黨指揮槍」。

1929年12月起,共產國際認為革命形勢高漲,先後指示組建蘇維埃政權,[68]召開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及成立中國蘇維埃臨時政府,並至少應奪取一個中心城市。[69]李立三下令所有蘇區擴軍,全力進攻附近城市,尤想奪取武漢,但並未成功。7月,紅軍攻佔了長沙。中共認為全面奪權時機已經來臨,要求蘇聯支援中共和準備世界革命。[70]共產國際被中共的要求激怒,[71]同時紅軍的軍事行動迅速被何鍵率領的湖南省軍擊敗。1930年12月,共產國際改組中共中央,安插王明、博古、沈澤民、康生、王稼祥等留學生任職。[72]這年江西蘇區開展反AB團運動,整個運動7.6萬人被殺。其中,紅二十軍和紅四軍衝突,導致紅二十軍副排級以上軍官全部被殺,史稱富田事變。[73] [74]

1931年1月的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共產國際試圖進一步提拔王明等人,遭到工會領袖何孟雄等人的抵制。[75]中共從中央到區縣(城市)都發生了分裂。1月,羅章龍成立中國共產黨非常委員會,日後式微。4月起,政治局顧順章、向忠發先後被捕投降,致中共城市工作停轉。與此同時,中華民國在9個月內對蘇區發動3次「進剿」,均未取勝,士紳跟隨國軍「進剿」後,施以殘酷報復。[註 14]共產國際開始支持農村包圍城市,[77]派王明、周恩去江西,博古臨時負責上海。11月7日,中共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當時江西蘇區只控制5個縣。[78]中共在全國嚴厲打擊私有經濟。因有人錯喊社會民主黨的口號,閩西蘇區肅反,殺6352人。[79]湘鄂西和鄂豫皖蘇區亦肅反。

1932年1月,日軍進攻上海,共產國際認為這是推翻中國政府的好時機。[80]中共認為國民黨絕不抗日[81],要求士兵暴動,成立蘇維埃。[82]淞滬抗戰期間,中共組織紅軍全力進攻中華民國。[83]先攻贛州,未攻下。4月,共和國對日本宣戰後,紅軍攻克龍岩、漳州,「解決資金問題」(周恩來語)。[84]江西、閩西蘇區擴展到25個縣。[85]5月,中國與日本停戰,蔣中正實施第四次「圍剿」,鄂豫皖及湘鄂西蘇區被攻陷。湘鄂西蘇區肅反四次,殺兩萬多人[86];鄂豫皖蘇區將二百多知識分子肅成五、六人。[87]11月,共產國際派弗雷德和李德作中共的軍事顧問。[88]弗雷德主張嬰城固守、順勢出擊,結果連戰連勝。12月,共產國際命博古中央去江西。

1933年,博古、李德要求重新查田,暗批毛澤東(富農路線),[89]同時強調國土寸不容失,保障稅收制度,批判其友羅明。紅軍大敗國軍於黃陂後,博古強化整肅,[90]並未殺人。[91]3月,全國陷入糧荒。根據共產國際指示,中共恢復集市和工商業。[92]共產國際批評北方局與馮玉祥結盟。[93]6月,中共正式發動第五次查田運動。共產國際不許與十九路軍談判,[94]要求中共東征。[95]7月,蘇維埃政府發行公債,彌補財政缺口。[96]中共大力倡導行業合作社。9月,蔣中正第五度「圍剿」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嚴密封鎖、步步為營。全國物價飛漲、貨幣貶值,10%的人口被判為地富分子。[97]年底,中共加強戰爭動員,開始強制徵兵征糧,[98]很多農民、士兵因懼怕勞役或死刑而逃跑。[99]

1934年初,紅軍攻沙縣。陳誠按兵不動,緩近廣昌,吸引紅軍回援。第三路軍擊敗紅一軍團,也向廣昌進軍。4月,紅軍力不能支,廣昌易手。6月,全國物價暴漲,一半人口成為軍屬,民眾、幹部紛紛逃亡,[100]實已到山窮水盡的地步,[101]共產國際准許紅軍撤離。[102]紅七軍團北上吸引火力。9月,紅軍失守福建。中共殺掉戰俘和階級敵人。[103]10月,中央紅軍約8.6萬人,以抗日之名向湘西突圍,途中被何鍵阻於湘江,輜重散盡、數萬士兵逃亡,與共產國際失聯,[104]轉而撤至貴州。這年,共產黨人在城市的組織遭到完全破壞,中共組織部和江蘇省委分別被查獲三次,中華總工會和共青團也被破獲。[105]共產國際改變統戰策略,駐蘇聯的王明和康生提出聯敵反蔣。[106]

我其實是一個很平凡的文人,竟虛負了某某黨的領袖的名聲十來年,這不是「歷史的誤會」,是什麼呢?
瞿秋白(共),1935年臨刑前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萬歲!中華民族解放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共產國際萬歲!蘇聯萬歲!全世界無產階級最偉大的領袖——斯大林同志萬歲!共產主義在全世界勝利萬歲!
方志敏(共),1935年臨刑前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於遵義自行改選,張聞天取代博古。張聞天謀求與四川張國燾部(原鄂豫皖紅軍)會合,立足於川西。6月份會師後決定接近蘇、蒙。[107]康生在外蒙設軍隊以接應,[108]王明提出建立「反日統一戰線」,[109]二人在莫斯科開展肅反。[110]紅軍北上途中,張國燾、朱德部回師。10月,張國燾自立中央,成立西北聯邦,謀攻成都平原,與國軍主力血戰於百丈關,受重挫。[111]遵義中央則落腳陝北蘇區,擊潰東北軍一個師。11月,共產國際林育英到陝北,傳達斯大林意見。[112]紅軍計劃東征晉綏,西征寧隴,接通蘇、蒙。[113]年底,中共瓦窯堡會議正式接受統一戰線,[114]呼籲內蒙獨立,[115]將國號改為蘇維埃人民共和國。[116]這年秋冬,蔣與中共密談,求蘇聯軍援。[117]

1936年初,林育英使張聞天、張國燾各作妥協,劉少奇去華北統戰。紅軍依計東征,並與張學良、楊虎城討論「西北大聯合」。[118]初期進展順利,俄而中央軍入晉,紅軍回撤。夏天起,東北軍為紅軍提供資助、情報。[119]史諾採訪中共。8月,紅軍西征寧夏、甘肅。張國燾部進入甘肅,配合作戰,取消了中央名號。此時,共產國際指示中共聯蔣抗日,[120]然而陝北貧瘠,糧患急迫,中共猶豫之下仍於11月出兵河西。蔣亦組織國軍合圍陝北。雙方於滬密談。[121]12月,西安事變發生,蘇聯痛斥張學良,力保蔣性命,[122]中共亦不提「西北大聯合」,蔣口頭讓步。期間西路軍因張國燾與毛澤東之爭而覆沒。[123]

1937年1月,共產國際指示中共放棄蘇維埃、[註 15]停止沒收土地。[124]2月,中共向蔣妥協,[註 16]堅持兩手策略,[125]蔣堅持收編紅軍。閻錫山支持、薄一波主管的犧牲救國同盟勢力遍佈山西。[126]七七事變發生,中共遞交〈共赴國難宣言〉,擬派主力集中參戰。日軍很快攻陷平津,張聞天、毛澤東改出三分主力,打游擊戰,[127]並在洛川會議說服他人。[128]9月,中共取消共和國、紅軍名號和政委。115師參加平型關戰役,殲敵數百(中共稱萬餘)。[129]八路軍與閻錫山設動員委員會,在淪陷區減租、選舉、徵兵,[130]期間部隊貪腐和嫖娼現象叢生。[131]10月,115師、120師攻晉北,攔截日軍交通,129師協防娘子關,隨後與115師掩護國民黨軍南下。年底,王明、康生回國貫徹統戰政策。[132]

建立新中國:從山地游擊到江海大戰(1938~1949)

編輯

115師在張家口成立新的邊區政府,中央政府追認,[註 17]120師在管涔山建立基地,129師依太行山游擊,新四軍在皖南成軍,陝甘寧亦有擴展。至1938年2月,八路軍由3.4萬人擴至9.2萬人,傷亡四千餘人。[133]犧盟組織的決死隊新軍有7萬人。[134]動委會有武裝8.6萬人。[135] 3月,120師、129師均以圍點打援取勝。4月,日軍與國軍在徐州交戰,八路軍在河北、山東快速發展,[136]蔣、閻開始限制中共,[137]顧祝同命新四軍到京蕪區間游擊。夏,中共擁戴郭沫若為文壇領袖。8月,任弼時向莫斯科報告王明與張聞天、毛澤東的矛盾,共產國際指示由毛澤東領導中共。[138]年底,中共命呂正操等對付河北日軍及張蔭梧部(青年黨),並派120師增援。115師、129師主力分入山東、河北。

1939年1月,國民黨五中全會研究防共、限共,毛澤東要求以牙還牙、加倍奉還,[139]129師徐向前部在長清、壽光、萊蕪擊敗國軍。2月,中共提請朱德出任河北省主席,撤換鹿鐘麟,被拒絕。3月,共產國際認為帝國主義戰爭形成,[140]指示中共警惕帝國主義陰謀。[141]120師圍攻日軍第27師吉田營,殺700多人,緩解了呂正操部的壓力。5月起,日軍圍攻五台山,115師誘敵深入將其擊敗。6月,日軍逼進延川,中共認為蔣日合謀,進行了機構轉移。[142] 8月,呂正操部擊潰張蔭梧部,120師北上增援115師。9月起,日軍進攻五台山,被兩師重創,中將阿部規秀被殺。中共支持蘇德締約及分割波蘭。11月,國共為爭奪新軍在晉南衝突,互指叛亂。[143]

1940年任弼時回國,帶回《聯共黨史教程》和幹部待遇制度。[註 18]2月,毛澤東提「新民主主義」,[144]爭取領導抗戰,[145]指示年內擴招30萬正規軍與300萬自衛軍。[146]日軍加緊築路鎖區。[147]3月,129師、115師擊敗鹿鐘麟,該部遁往魯西與晉東南。6月,115師再佔魯西,並向豫東、皖北發展。新四軍北渡長江。中共黨員達60萬,正規軍近50萬。[148]政府令共軍到黃河北作戰,中共要求保留游擊區並增餉。8月,彭德懷在晉、冀發動百團大戰,破襲道路,參戰部隊多損失過半,日軍掃蕩自此益加頻繁。[149]115師攻佔山東省政府駐地,新四軍發動黃橋之役。10月,115師與新四軍突襲江蘇省主席韓德勤。政府停止撥款,[註 19]切斷邊區貿易,令新四軍即刻北移,中共採拖字訣。

1941年1月,新四軍仍未北移,並與第四十師衝突,顧祝同隨即將其圍殲。[150]中共認為此系帝國主義指使,世界革命將爆發,準備與蔣全面開戰,[151] [152]共產國際撥款百萬美元。[153]129師重創鹿鐘麟,擊潰朱懷冰(國)。4月,中共支持蘇日中立條約,[154]遭中央政府批評。5月,中央政府要求支援中條山戰役,被毛澤東敷衍。[155] [156]6月,共產國際要求猛攻日軍,被婉拒。[157]7到10月,中共中央「學習思想方法」,博古、張聞天站隊毛澤東,批判王明,王不認錯。期間,日軍發動百萬大戰(7萬人),圍攻五台山,115師主力及時逃脫。蘇聯讚同〈大西洋憲章〉,中共消減對英美敵意。[158]這年中共財政負擔增大,農民加劇外逃,於是厲行節約、派兵屯墾,並種植鴉片。[159]

1942年2月,毛澤東號召全黨整風,鼓勵黨員檢舉、悔過。日軍持續對華北、華中掃蕩,限制了中共發展。5月,岡村寧次圍攻冀中軍區,嚴密封鎖,步步為營,呂正操部減員一半,致「無村不戴孝,處處聞哭聲」。日軍在北疃對地道施毒,殺八百人。左權在山西被殺。到6月,中共黨員為80萬,軍隊為57萬。[160]蘇、美、英加強合作,戴笠破獲中共南方組織,中共表示團結為重,服從領導。[161]秋,王實味要求中宣部開放選舉,抨擊結婚特權和黨內專制,毛澤東批鬥王實味,要求文藝為政治服務,[162]在統治區推行中共專政。[163]西北局整風,毛澤東扶高崗上位。年底,中央政府賑濟邊區,毛澤東示好,稱戰後致力民主、民生,「等待人民覺悟」,不以內戰奪權。[164]

戰後的中國應當是民主的中國,既不是專制的半封建的中國,也不是蘇維埃的或社會主義的中國…… 中國共產黨認為:全體軍民必須一致擁護蔣委員長領導抗戰,中國共產黨承認,蔣委員長不僅是抗戰的領導者,而且是戰後新中國建設的領導者。
中共中央為紀念抗戰五週年宣言

1943年初,日軍推集家並村,在興隆殺數千人,八路軍分散主力到各村,秘密重建基地。3月,蔣中正發表《中國之命運》,指責中共割據,中共回批一黨專政。新四軍俘虜韓德勤,毛澤東立予釋放。劉少奇回延安,與毛澤東、任弼時組書記處,三人支持康生肅反、抓特務。5月起,共產國際解散,中央政府準備取締邊區,中共加強整風、防奸。7月,胡宗南準備開戰,中共傾盡全力對外宣傳。內部對蔣敵意升高,抓獲1400名特嫌分子。[165]日軍兵力不足,八路軍先後在山東、河北、山西發動反擊,日軍自此再未掃蕩內陸。[166]9月起,王明、周恩來等被批判,毛澤東路線被「定於一尊」。年底,羅斯福希望國共組建聯合政府。

1944年,日軍欲接通越南,集中兵力發動豫湘桂戰役,中共大事擴展。[167]晉察冀軍區發動三波攻勢,到9月克復山海關,冀中軍區完全恢復。山東軍區發動四波攻勢,殺日軍2224人,攻克9座縣城。[168]5月,中共要求國民黨實行政治自由、給予邊區自治權。[169]美國華萊士、史迪威信任中共,批評蔣中正。[170]7月,美軍派觀察組到延安。[171]中共決定接受美國建議,組建聯合政府,或仿效東歐,組建解放委員會。[172]八路軍開始擴大在河南的基地,派四千人南下湖南。9月,國民黨堅持召開國大、制定憲法,中共斥責包辦偽憲,要求平分美援。[173]赫爾利介入國共談判,莫洛托夫申明蘇、中共無關。[174]

1945年,周恩來到重慶談判。2月,雅爾塔會議秘密商定,分中國為兩半。[175]中共在河南實施減租減息,河南軍區發展到萬人。[176]各軍區實施反攻。4月,美觀察組離開延安,赫爾利批中共妨礙統一。中共(七大)將毛澤東思想寫入黨章,毛澤東當選黨主席。6月,毛澤東令湖南部隊南下廣東,受國軍阻攔北返。8月,日軍投降,此時中共有120萬黨員,132萬正規軍,260萬民兵,[177][註 20]國軍有590萬人。[180]蘇、美施壓,毛澤東赴重慶談判。[181] 9-11月,美國幫助國民黨接收華北,蘇聯幫助中共接收東北。[182]國軍抵定江南。蘇聯向中共轉交5000挺機槍、15萬支步槍及一批重武器。[183]11月底,國軍攻佔錦州,到年底裁兵百萬。[184]蘇軍在東北擄掠,殺盧東生,中共未事聲張。[185]

內戰期間蘇聯向中共提供物資統計
時間 發貨地點 機槍 步槍 子彈 其他物資
1945年11月2日前[186] 沈陽 4000 11~12萬 各種砲一批
1945年11月2-6日[187] 沈陽、哈爾濱 1000 3.6萬 800萬 部分砲;手榴彈15萬;運輸機6架;火車2列;大衣2萬;皮鞋3萬;兵工廠1座
1945年12月初[188] 旅順 100 近萬 飛機40餘架
1946年3月[189] 朝鮮 3萬
1946年4月[190] 哈爾濱 1萬 10萬 1000門炮
1946年5月[191] 朝鮮 115 43萬 炸藥1萬箱
1946年6月[192] 朝鮮 50 5000 300萬 本月另有一批,不詳
1946年7月15日-8月7日[193] 朝鮮 688 12145 1000萬 167擲彈筒、7門炮、11164刺刀、43588發炮彈、22萬斤炸藥、火藥500箱
1946年9月[194] 圖們 100多節火車彈藥
1946年9-10月[195] 安東 朝鮮北部日軍儲存之武器彈藥,數十艘汽船每日往返運輸
1946年12月到1月[196] 蘇聯 1.51億盧布各式物資[197](含300萬匹布、560萬噸米和棉紗、3300噸汽油、500輛卡車、700噸炸彈等)
1948年2月到12月[198] 蘇聯 3.35億盧布各式物資[199]
1948年遼沈戰役前 滿洲里等地 僅我們(蘇軍)兩個方面軍轉交的武器就有3700門火炮、迫擊炮和擲彈筒,600輛坦克,861架飛機,約12000挺機槍,近680個各種軍用倉庫以及松花江分艦隊的一些艦艇。稍後又轉交給他們大批的蘇制武器。[200]各種槍炮、坦克,以火車運輸數日。[201]武器彈藥的制式不同,有……捷克式和蘇式。[202]
1949年7月到12月[203] 蘇聯 4.21億盧布各式物資[204]

1946年1月,美國派馬歇爾調停,全國召開政協會議,國共達成一致。[205]2月,中共反悔軍隊歸公,[206]蔣中正反悔直選立委。3月,美迫蘇撤軍,蘇促中共大打,[207]並援助大量槍炮彈藥,國軍接管遼陽。5月,國軍攻佔四平、長春,林彪率十餘萬人北撤,[208]停戰廿三日。毛澤東圍魏救趙,[209]在華北猛攻國軍。[210]共軍快速組建醫院、軍校、兵工廠,[211]同時沒收地主財產(五四指示),試驗公債購地,鼓勵農民參軍,[212]期間有地主被殺。國軍奪取豫南、蘇北、魯西,李先念突圍。7月起,馬歇爾制裁國軍。10月,短暫停戰後國軍攻佔張家口。中共抵制國民大會和憲法,掀反美學潮。年底,林彪部隊發展為46萬人,[213]開始反攻。國軍裁軍至320萬。[214]

1946年12月到1947年1月,中共通過貿易取得蘇聯大量物資。[215]康生開展土地複查,縱容貧農殺掠。[註 21]美國派司徒雷登調停。3月,胡宗南攻佔延安,與彭德懷周旋。4月,中共合併內蒙古共產黨。5月,顧祝同攻山東,遭劉伯承與陳毅夾擊,互有勝負。中共在各大城市鼓動學潮,遭全力取締。夏,中共公佈《土地法大綱》。劉少奇開門整黨。林彪包圍東北國軍,部隊發展到73萬人,[221]蔣增援。秋,解放軍分三路進入中原,並在陝西、河北、山東取勝,於雙十節發表《解放軍宣言》。11月,許多民主黨派倒向中共。12月,林彪發動冬季攻勢。國軍擴軍至350萬。[222] [223]

1948年初,林彪攻佔四平、遼陽,蔣仍拒撤軍。2月,毛澤東調整土改政策。4月,劉伯承、粟裕在中原獲勝,徐向前在山西連戰連捷,彭德懷復佔延安。中共繼續鼓勵大城市抗議,一度籌備新政協。9月,國共各動員30萬人攻防濟南,國軍失敗,撤至青島。遼沈戰役前夕,林彪部隊增長為105萬,蘇聯援助至少3700門炮、861架飛機及600輛坦克,幫助修復鐵路。[224]林彪攻佔錦州、長春、沈陽,扣押美國領事,國軍損失50萬人。粟裕圍殲黃百韜、黃維,再敗杜聿明,期間有543萬民工支援,國軍損失75萬人。年底,中共成立人民銀行。

1949年1月,北平投降,國軍損失52萬人,李宗仁代蔣執政。蘇施壓停戰。[225]4月,和談破裂,國共各動員100多萬人攻防長江,國軍失敗,解放軍先後攻佔南京、杭州、上海。中共接收城市後,着手恢復生產,安撫私營企業,大幅增稅。[226]中共軍援北韓,[227]召開新政協。高崗訪蘇,提東北加入蘇聯。[228]8月,湖南投降。中共與東突談判。[229]9月,林彪擊敗白崇禧。10月,中共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投降,解放軍攻佔廣州,敗於金門。中共清理乞丐、妓院和小販等。[230]11月,劉少奇號召亞洲革命,[231]解放軍攻佔重慶。12月,雲南投降,解放軍攻佔成都,胡宗南轉進西康。毛澤東訪蘇,斯大林拒絕攻台、從旅順撤軍、[232]統一蒙古。[233]陳雲日售500萬斤糧食,打垮投機商。

推進公有化:從共產陣營到革命中心(1950~1965)

編輯

1950年1月,周恩來與維經斯基簽盟約。[註 22]2月,蘇聯援建重工業。[234]中共援助北越,[235]至1978年超200億美元。[236]中共強征糧食,引發反抗。[237]3月,毛澤東指示土改,稱僅打地主,又指示鎮壓「反革命」,多為會道門及流散國軍。4月起,城市蕭條,工人抗議,毛澤東安撫私營企業。解放軍攻佔西昌。5月,解放軍攻佔海南。正當解放軍謀攻台灣之時,金日成遊說毛澤東同意韓戰。[238]6月,中共廣泛推行土改,至1953年春,殺數百萬地主。[註 23]韓戰爆發,中共秘密調兵至遼。[241]10月,志願軍入韓,解放軍攻佔昌都。中共加強鎮反,本擬按1‰殺,[註 24]至1952年10月,殺71萬「反革命」和240萬「土匪」。[243] 11月,中共整治淮河。12月,志願軍攻佔平壤,陸美互封財產。

1951年初,志願軍攻佔漢城。中共沒收美資企業,取締美國電影和音樂,[244] [245]改造教會,逮捕傳教士,[246]清除工會中的幫派和國民黨勢力。3月,志願軍北撤,蘇加強空中掩護,[247]援助槍炮。[248]4月,雙方動員百萬人會戰。5月,《武訓傳》上映,江青、毛澤東批判,[249]文藝界爭論。阿旺晉美與李維漢談判,西藏併入中華人民共和國。6月,聯合國軍稍進至鐵原。7月,中共開始與聯合國軍談判,強制征丁征糧。[250]8月,中共驅逐大陸非共產陣營外國人。[251]秋,中共建立民眾政治檔案,[252]並經周恩來與馬寅初提議,對大中學校師生實施「思想改造」。[註 25]政務院自此安排招生就業。11月,中宣部發動文藝界整風。這年中共開始銷毀、審查文史書籍,引進俄文教材。[254]

你們(廣東)已經殺了三千七百多,這很好,再殺三四千人。
毛澤東,1951年1月22日[255]
貴州省委要求殺千分之三,我也感覺多了。我有這樣一種想法,即可以超過千分之一,但不要超過得太多。
毛澤東,1951年4月20日[256]

1951年底至1952年初,高崗向毛澤東呈報,引發中共整頓貪腐(三反)。中央要求各地競賽,1320人自殺,29萬人被處分,事後發現19萬人被冤,[註 26]與此同時,彭真報告6%資本家「反動」,毛澤東發動鬥爭(五反),市場蕭條,盧作孚自殺,中共停止地級以下清查。期間拉薩示威,寧定暴動。4月起,中共動員民眾應對「細菌戰」。6月,中共依清查結果,追繳4萬億稅款(退財補稅),[257] 拆解綜合大學。8月起,毛澤東抱怨周恩來擅權,[258]將大區長官調往北京,高崗任計委主任。9月,毛澤東提向社會主義過渡。斯大林提議立憲,確立一黨制。[259]10月,志願軍發動上甘嶺戰役,國軍攻擊南日。11-12月,政務院推新稅制,公私平等納稅。[260]中共改造佛教。[261]

1953年初,毛澤東批政務院(資產階級思想),指示政府重大決定須經中共同意,[註 27]分解政務院權力。斯大林死,蘇共改弦更張,尋求和平競賽。[263]5月,毛指示中央文件須經其同意。[註 28] 6月,毛澤東下達過渡時期總動員令,派統戰部改造工商業。[265] [266]韓戰中止,大陸共死18-36萬人。[267] 解放軍推聯合兵種作戰。7月,國軍攻擊東山。9月,毛澤東批薄一波,譚震林、林彪抨擊劉少奇,高崗、饒漱石伺機上位。10月,毛澤東決定糧食由政府專營(統購統銷),[註 29]政府在一年內徵收784.5億斤糧食,致災荒。[268]12月,毛澤東批評高崗私通蘇聯,[註 30]中共改組大區政府。

1954年初,中共抨擊高、饒叛國營私,派鄧小平清洗其親信。解放軍攻佔東磯。3月,中共促北越攻打奠邊府。4月,中共撤銷大區黨委,實施垂直管理(黨委分口制)。是月起,周恩來赴日內瓦談判,勸北越放棄寮、柬,提和平共處,三國簽和約。[270]蘇聯加大援建,到1959年總值94億盧布。[271]中共大力援建北越。[272]夏,長江洪災,中共組織救援。8月,解放軍欲攻大陳,被美軍阻攔。[273]高崗自殺。9月,解放軍與國軍在福建沿海交戰。人大通過憲法。10月,江青、毛澤東批俞平伯,引發學術界反右。年底,中山農民暴動。[274]郭沫若批評胡風。這年李維漢推公私合營,公有化800家大型工廠。

蘇聯向中國大陸貸款統計 [275]
時間 金額(盧布) 用途
1950年2月14日 12億 經濟建設
1951年2月1日 9.86億 購買軍用物資
1951年4月10日 3.4億 購買軍用物資
1951年9月12日 6億 購買軍用物資
1952年9月15日 10.36億 購買60個步兵師裝備
1953年6月4日 6.1億 購買海軍裝備
1954年1月23日 350萬 有色金屬公司
1954年6月19日 880萬 有色金屬和石油
1954年10月12日 5.46億 特種軍事用途
1954年12月12日 2.78億 中蘇合營公司蘇聯股份轉債
1955年2月28日 2.47億 購買安東蘇軍物資
1955年10月31日 7.23億 購買旅大蘇軍物資
1961年3月 14.67億 購買50萬噸古巴蔗糖

1955年1月,解放軍攻佔一江山。胡風悔過,中宣部不依不饒。2月,國軍及居民從大陳撤退。3月,毛澤東提出趕超美國。[276]4月,毛澤東認定胡風反黨,中宣部與公安部逮捕92人,至年底查處100萬人(反胡風運動)。[277]周恩來赴萬隆,[278]稱未援助東南亞共黨,[279]要美國從台撤軍。[280] 中共發展飛彈。5月,潘漢年被抓,榮毅仁上交工廠。[281]6月,鄧子恢反對設農業合作社,毛澤東呼籲加速,[282]批鄧子恢(右傾機會主義)。7月,中共發動機關肅反,至1957年10月抓捕17~77萬人(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註 31]8月,中共實施糧食配給制,鉗制民眾遷徙(盲目流動)。9月,中共向軍官授銜。10月,毛澤東號召消滅資本主義與資產階級。年底,川西土改引發暴動。[284]

1956年1月,城市改造私營企業。國務院改革文字。解放軍抵定涼山,進擊康區。3月,全國消除私營企業。蘇共公開斯大林的罪行,[註 32]中共予以支持。[286][註 33]4月,毛澤東擘畫國家遠景(論十大關係),以蘇為鑒,提倡學術、藝術自由爭鳴(八大)。夏,劉少奇、周恩來宣傳反經濟冒進,毛澤東不滿。[288]昌都暴動。秋,王蒙與劉賓雁批中共官僚作風,獲中共追捧。中共刪除黨章內「毛澤東思想」,稱階級矛盾解決,生產力落後。政治局設常委。學生、工人、老兵示威,農民退出合作社,[289]李雲河試行包產到戶。[290]10月,波共哥穆爾卡上台,與蘇共關係緊張,中共調停。[291]匈牙利民眾與政府要求普選,搗毀黨委,中共建議蘇軍鎮壓。[292]11月起,《文匯報》批評中共電影政策。

1957年2月,毛澤東重申批評自由。章伯鈞主張黨外參與政治設計,羅隆基痛斥歷次運動,儲安平批中共搞黨天下。[293]6月8日,中共決定批判提意見者(反擊右派)。毛澤東宣佈此前他使用了「陽謀」。這場運動中,55至460萬人被定為右派,4117人死,其餘多被監禁(勞動教養)。[294]7月,毛澤東支持赫魯曉夫開除莫洛托夫。[295]9月,毛澤東重提階級鬥爭和「多快好省」,否定八大決議。[296]蘇聯援建原子彈。[297]11月,蘇共召集各國共黨開會,提各國和平過渡,中共強調武裝鬥爭。[298]赫提15年趕美,毛提15年趕英,[299]大談不懼核戰。[註 34] 冬,中共動員民眾興水利、積肥。[301]

毛澤東說:我們今年生產鋼1070萬噸,明年是2500萬到3000萬噸。赫魯曉夫不大相信。……8月29日,陳雲在秦皇島會議上說:我們今年要生產1100萬噸鋼,已經傳到國外去了……鄧小平插話道:給赫魯曉夫打了保票的。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
我們漢人築了長城不讓你們(蒙古)向南邊來,而且還把你們往北邊趕,趕到大沙漠的苦地方,好地方都被漢人佔了……現在我們經濟建設發展了,應該償還你們,毛主席講過這叫還債。
周恩來,1958年[302]
谷撒地,薯葉枯,青壯煉鐵去,收禾童與姑。來年日子怎麼過?請為人民鼓嚨胡。
一名老紅軍悄悄遞給彭德懷的紙條,1958年[303]

1958年春,毛澤東譴責反冒進,[304]各省開除異議黨員。[305]2月,中共促全民辦工業。[306]3月,毛澤東提大搞建設,[307]批高校教授(插紅旗,拔白旗)。[註 35]甘青藏、穆暴動。4月,各省聯鄉並社。解放軍「圍剿叛亂」。5月,毛澤東提七年趕英,[309]推深耕密植,[310]周恩來為反冒進道歉,[311]中共設建設總路線。美稱「中共政權」非法。[312]6月,各地虛報豐收。[313]毛澤東提兩年超英。嵖岈山建人民公社。7月,美出兵中東,毛澤東決定攻擊金門,[註 36]與蘇共因軍事齟齬。8月,中共推廣公社、消除私有財產,[註 37]嚴厲督促生產,[315]動輒打罵。[316]解放軍攻金,復佔甘青。9月始,中共動員民眾煉鋼,彭德懷等憂慮,皖、鄂報災荒。[317]年底,中共略降生產指標。藏軍攻山南。蘇共否定公社。

1959年初,十多省傳糧荒,趙紫陽報告農民故意瞞產,[318]中共限制遷徙(盲目外流)。拉薩暴動,丹增嘉措逃印。中共解散西藏政府,推行土改,班禪抗議。[319]4月,毛澤東強化集權。[320]劉少奇任國家主席。5月,北京、上海糧油短缺,[321]中共停止向農村供應。[註 38]6月,毛澤東認農業已恢復。蘇共停援原子彈。7月,彭德懷寫信批評大躍進,張聞天等附議,毛澤東懷疑彭德懷通蘇,斥責四人反黨。中共再掀反右傾鬥爭(整風整社),至少波及600萬人。[323]大躍進隨即狂飆,各地全力興建工業、水利、公社和公共食堂,[324]胡編數字。[325]期間,印軍與解放軍交火,蘇共中立,中共惱怒。中共推動越、寮開戰。[326]這年大陸異常死亡176~475萬人。[327]

1960年初,災荒擴大,人相食。中共續倡躍進,促農村生產隊所有制改為公社所有制,大辦社有工業。華約裁軍,康生批蘇。3月,中共推廣城市公社。4月,中共批蘇共「和平過渡」,是修正列寧主義,蘇共氣憤。譚震林獲報經濟極好。5月,56%市民參加公社。中共整頓公社官員(三反)。6月,城市及出口缺糧,周恩來緊張調糧。[328]彭真訪羅馬尼亞,與蘇東共黨吵架。7月, 77%市民參加公社。通脹嚴重,北京實行糧票制。[329]蘇共指責中共,斷絕支援,要求還債。9月起,中共降糧食配給,倡瓜菜代飯,停止發展公社所有制。信陽慘案曝光,毛澤東歸罪國民黨。[330]中共倡學《毛選》,出兵老撾,[331]與緬方劃界。周恩來批和平共處。[332]這年大陸異常死亡1000~1778萬人。[333]

中共執政下中國領土得失 [註 39][334][335]
領土或領土聲索 面積(平方公里) 處理結果 處理時間 交涉國
唐努烏梁海(聲索)[336] 170000 全部放棄 - 蘇聯或俄羅斯
江東六十四屯(聲索) 3600 全部放棄 - 蘇聯或俄羅斯
白龍尾島[註 40] 3 贈送 1957年 北越
江心坡等(聲索及控制)[註 41] 70000 得344 1960年 緬甸
珠穆朗瑪峰等(聲索) 2476 得149 1961年 尼泊爾
天池峰等[339] 510 得4 1962年 北韓
西烏爾特等(聲索及控制)[註 42] 17490 得5883 1962年 蒙古
克什米爾(聲索及控制) 8806 得5310 1963年 巴基斯坦
瓦罕走廊(聲索)[341] 7381 全部放棄 1963年 阿富汗
珊瑚島等(聲索)[342] 1 奪回 1974年 南越
香港(聲索) 1092 全部收回 1984年 英國
澳門(聲索) 28 全部收回 1987年 葡萄牙
勐烏等(聲索)[343] 18 得9 1991年 老撾
吳八老島等(聲索)[344] 1000 得480 1991年 蘇聯
法卡山等(聲索及控制) 227 得114 1999年 越南
阿拉山口等(聲索及控制) 2420 得823 2002年 哈薩克
帕米爾(聲索) 28430 得1158 2002年 塔吉克
烏宗圖什河河源等(聲索)[345] 3656 得1170 2004年 吉爾吉斯
黑瞎子島等(聲索) 408 得204 2004年 俄羅斯

1961年初,陳雲進口糧食。毛澤東讓步,[346]左派省委改弦更張。有的試行包產到戶,如曾希聖;有的放任民眾逃亡,如陶鑄。中共整頓公社官員(整風整社),收攏政經權力。毛派其秘書調查,後者不敢秉明實情。[347]中共援助阿共。[348]3月,中共縮小公社規模,堅持生產大隊核算和公共食堂。[349]4月起,常委到各地調查,民怨沸騰。[350]蘇續援助大陸,寬緩債務。[351]6月,劉少奇直陳禍因,中共允許民眾自己做飯,恢復集市。周恩來提文藝自由。到8月,80%公共食堂解散。中共培訓東南亞共軍。[352] [353]10月,中共下調核算單位至生產隊。蘇共自稱「全民的黨」,猛批斯大林,中共批背叛馬列主義。[354]年底,毛澤東禁止包產到戶。[355]這年大陸異常死亡939~1190萬人。[356]

1962年1月,中共開擴大會議,毛澤東與劉少奇意見分歧。[357] 2月,國軍欲反攻大陸,解放軍備戰。[358]劉、周支持陳雲掌管經濟。[359]毛澤東被竊聽。[360]4月起,新疆6.7萬民眾逃蘇。[361]5月,伊寧暴動。蘇聯援助南斯拉夫,毛澤東譴責。夏,蘇聯援助印度飛機,中共援助北越槍炮。[362]7月,陳雲、鄧子恢等請求允許包產到戶,毛澤東批修正主義。[363]江青觀看《海瑞罷官》。[364]8月,毛澤東重提階級鬥爭,劉、周道歉。[365]彭德懷為自己辯護,毛澤東震怒,禍及習仲勛、賈拓夫。9月,毛稱北京是革命中心。10月,印軍與解放軍交戰。中共聲援卡斯特羅,批蘇共向美投降(投降主義)。[366]國軍襲擊粵東。[367]年底,各國共黨在意大利圍攻中共和阿共(反華大合唱),[註 43]鄧小平撰文反擊。[369]

1963年1月,歐美共產黨再次譴責中、阿共。2月,中共駁斥義、法共,胡志明籲停止爭論,中共一併譴責。[370]毛澤東召集寫手。中共掀起國內階級鬥爭(四清五反)。3月,蘇共邀請中共會談。交涉期間,中共發〈建議信〉要蘇共取消「和平過渡」和「全民黨」,爭論升級。5月,毛澤東指導階級鬥爭。[371]7月,鄧小平、康生到莫斯科會談,中、蘇共各說各話。[372]14日,蘇共發〈公開信〉,雙方激烈爭吵。[373]25日,蘇美英禁試核彈,中共憤懣。[374]毛澤東約束經濟計劃。[375]9月起,《人民日報》和《紅旗》連發九文批蘇(九評),蘇共針鋒相對,期間雙方均拒絕對方會談建議。[376]大陸要求清算《璦琿條約》等。[377]12月,中共動員全國批蘇。毛澤東批文藝界腐朽,推崇軍隊。

1964年2月,蘇斯洛夫批判中共和毛澤東,籲各國共黨跟進。羅馬尼亞調停,被蘇共譴責。[378]中、蘇共互批分裂共產陣營。毛澤東推「農業學大寨」。3月,中共派員宣講階級鬥爭,天津小站和甘肅銀廠批鬥其黨委,完成「奪權」。中宣部整頓文藝界。5月,軍報出版《毛語錄》。6月起,毛澤東提預防變質,劉少奇嚴厲督促鬥爭,各地動輒打殺。[379]毛澤東派彭真改造文藝界,批判田漢、楊獻珍、孫治方。8月,美、蘇大軍壓境,中共建設西南備戰(三線建設)。[380]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蘇、中共關係一度緩和,[381]蘇共執意開共運會議,會談破裂。大陸製成原子彈。11月,林彪批羅瑞卿。12月,毛澤東決心清黨(整「資本主義當權派」),林彪提軍務應突出政治。[382]

1965年1月,毛澤東與劉少奇矛盾激化。[383]林彪與羅瑞卿矛盾激化。[384]2月,毛澤東委託江青批《海瑞罷官》,江青到上海找張春橋、姚文元幫忙。[385] 3月,蘇共召開共運會議,中共認陣營徹底分裂,此時各國共黨也分出派別。4月,文藝界停止整風。北越黎筍求救,中共啟動全方位支援,計30萬人。[386]6月,陳雲道歉。中共取消解放軍軍銜制。夏,印巴開戰,巴求援,中共擬出兵未果。[387]9-10月,中共準備世界大戰,毛澤東提預防中央出修正主義。[388]印尼清共、排華,陳毅譴責。11月,姚文元在上海發文,批判《罷官》,彭真命北京媒體保吳晗,囑鄧拓撰文。[註 44]毛澤東極不滿。12月,林彪、毛澤東整肅羅瑞卿。江青、張春橋請學術界暢言。[390]

中國大陸資助外國革命情況 [391]
時間 經費(人民幣)
1950-1955年 約12億
1958年 2.76億
1959年 3.50億
1960年 3.63億
1961年 5.19億
1962年 8.54億
1963年 9.61億
1964年 12.16億

革命或內亂?從解放世界到新大躍進(1966~1977)

編輯

1966年1月,解放軍續「突出政治」。2月,毛澤東令改革教育,中共倡學其著作,到1962年發行50億冊《毛語錄》。[392]3月,中共批鬥羅瑞卿,毛澤東抨擊彭真和中宣部。5月,政治局批彭真,號召民眾鬥爭(文化大革命),命陳伯達等負責。北大內鬥,清華附中現紅衛兵。6月,陳伯達提 清算中外文化(破四舊、立四新)。劉少奇壓制學生運動,毛認劉是資產階級。中共推遲高考。8月,劉少奇道歉,毛澤東公開矛盾,拔擢林彪等,檢閱紅衛兵。紅衛兵在北京打砸,殺1700人。[393]10月起,批判血統論的紅衛兵興起(造反派),彈壓保守派。駐外人員宣傳毛思想,與30多國衝突。[394]年底,王洪文率上海工人奪權,黨委組建赤衛隊對抗。這年開始,有紅衛兵參加越戰和緬、馬內戰。[395]

1967年1月,王洪文成功奪權,毛澤東熱情讚揚,令解放軍支持。軍隊極強勢,與造反派內訌時常予屠殺。[396]中共助馬共設電台,拒葡還澳門。2月,毛澤東對陳伯達等有微詞,譚震林等伺機終結文革。毛澤東大罵譚震林,提拔楊成武。[397]4月,毛澤東和林彪收縮解放軍權力,造反派再度活躍,全國陷入打鬥,軍隊內部也山頭林立。6月,梁興初、劉結挺內戰,動用坦克、軍艦。[398]大陸製成氫彈。7月,毛澤東等視察武漢。軍區攻造反派,虜王力,波及毛澤東。毛逃往北京,嚴懲陳再道。8月,《紅旗》鼓勵革命,內戰更盛。[399]造反派火燒英國代辦處,王力遭罷黜。毛澤東重樹解放軍權威,呼籲團結。有紅衛兵退出。11月起,中共武裝緬共、印共,支援泰共游擊。[400]

將來印度革命人民建立了政府,就和你們訂一個條約,把這條線(麥克馬洪線)以南九萬平方公里的那些地方都給你們,但現在我們一吋土地都不讓。
毛澤東,1967年12月13日[401]
一個人即使從來不談政治,骨子裏也有可能是敵人,而這種內在的罪行在無產階級面前是無法掩飾的。
上海音樂學院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長,1968年[402]

1968年初,戚本禹被整肅,解放軍掌勢,與蘇軍在七里沁島交火。康生稱內蒙、黑龍江有特務,予以整肅,蒙族尤甚。農村再次公社化。[403]3月,中共猜忌楊成武,令黃永勝代替,引發湖廣四川的新衝突。[404]中共促民眾效忠毛澤東(三忠於、四無限),年內上海建60萬雕像。[註 45]5月,毛澤東同意查處「死忠資本家」、「間諜」和「新國民黨」。7月,廣西內鬥不已,毛澤東歸咎階級敵人,下令停止。韋國清將數萬造反派轟作肉泥,食人慘劇再現。[406] 解放軍組織宣傳隊,消弭紅衛兵。[407]9月,周恩來促學生下鄉,驅逐城市居民。中共設勞動農場(五七幹校),下放教師、幹部。[408]年底,毛澤東令學生下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策劃珍寶島戰鬥。[409]

1969年1月,陳伯達撰寫九大報告,與張春橋埋下芥蒂。3月,蘇軍與解放軍戰於珍寶島,中共要求全國備戰,促獻血、煉磚、挖地道,構建起龐大地下體系,[410]將工業重心轉為三線建設,建鐵路、挖戰略資源。周恩來推計劃生育。[411]4月,中共明訂林彪接位,提拔陳永貴,軍系勢力大漲,毛思想入黨章(九大)。毛澤東暗詢陳毅等,思聯美制蘇。[412]革委會掀肅清行動。5月起,周恩來一一罷黜造反派地方領袖。[413]8月,蘇軍在鐵列克提伏擊解放軍,來勢洶洶,中共宣佈紅色警戒,[414]掀學大寨熱潮,鞭策農村勞動。[415]張志新公然反對毛澤東,被抓。9月,周恩來與柯西金會談,緩和局勢,阿共批評。10月,蘇聯派團到訪,中共以為緩兵之計,急疏散高層。

1970年1月,周恩來下令按1‰肅清階級敵人(一打三反),處決者少,自殺者多。[416]毛澤東決定與美國重啟談判。[417]3月,朗諾政變,中共接收西哈努克,說服波布與其合作。[418]國務院下放企業,掀工農業躍進,刺激經濟增長,毛、周樂觀。[419]4月,美軍入柬,談判延宕。大陸發射衛星。5月起,毛澤東減少批評東歐共黨。6月,周恩來恢復國務院部門。8月,毛澤東欲廢國家主席,林彪、周恩來反對。[420]陳伯達(林彪陣營)要求,在憲法中將毛澤東稱為天才。毛澤東整肅陳伯達(批陳整風)。秋,毛澤東安插李德生到軍委。10月,學生致敬毛澤東。12月,美軍受挫,尼克森秘會中共。[421]這年中共減少輸出毛思想,大力支援非洲,聲討蘇聯。[422]

為了向中國人民負責,向中國歷史負責,我們的等待和忍耐是有限度的!
林立果,1971年3月

1971年,中共允許國企和農村恢復少許交易,但依然把持糧、油、肉徵收,[423]斥資援助馬耳他等國。[424]3月,國務院下放事權(財政收支包乾)。4月,毛澤東要林彪檢查,林彪不從。7月,周恩來普及小學教育。文革小組普及樣板戲。8月,阿、越共批評中共向美妥協(中國修正主義)。[425]毛澤東南巡,在各軍區批評林彪。9月8日,林彪決意刺殺毛澤東,毛澤東提前北返。13日,林彪逃蘇,墜機死,周恩來大哭。[426]政治局隱而不發,逕自清洗林彪親信(聯合艦隊)。10月,尼克森、非洲等支持大陸入聯,中共反對美、日保留民國席位。[427]11月,政治局向省委通報林彪事件。[428]蘇聯支持東巴獨立,中共軍援巴基斯坦。[429]中共允部分書刊復刊。[430]

1972年初,毛澤東平反陳毅等,啟用大批下放官員,[431]派秘書改造清北。他歡迎尼克森到訪,要美歐提防蘇聯。[432]周恩來降經濟指標,引外國設備,葉劍英取締「突出政治」。3月,美軍空襲北越。5月起,中共全力援北,派解放軍幫助海運。[433]政治局批林彪(批林整風),毛澤東要周恩來承認歷史罪過。[434]6月,越共又張獅口,中共力不能逮,轉奔蘇援。[435]7月,楊振寧建議周恩來重整科學,被張春橋排斥。[436]是月起,周、張為爭奪《人民日報》暗地交鋒,周稱林彪是形左實右,故而要批左;張堅持批右。[437] 12月,王若水挑明二人矛盾,誘毛澤東支持張春橋(反右傾回潮)。[438]中共促兩越和談。[439]這年林彪消息傳開後,中共威望驟降,實際單幹者增多,民眾又開始進城。[440]

1966-1978年中國大陸設備輸入情形 [441]
年份 1966-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價值(億美元) 0 12.59 8.31 3.64 1.85 0.8 69.34

1973年1月,毛澤東召回鄧小平等,周恩來擴大設備進口。王良恩自殺,引發毛澤東對軍隊疑慮。[442]3月,鄧小平任副總理。5月,毛澤東讚〈封建論〉,批孔子,要政治局學習。6月,姬鵬飛到西歐會談,促聯手抗蘇。[443]毛遠新矯稱有人考試交白卷,毛澤東盛讚為英雄。[444]7月,周恩來認美蘇主宰世界,被毛澤東大罵。[445] 8月,中共開除林彪,提拔王洪文、李德生(十大)。是月起,中共發動批孔,尋找林彪尊孔證據(批林批孔)。[446]10月,埃、敘攻以色列,中共援助。[447]11月,基辛格願提供情報以抗蘇,周恩來同意。毛澤東怒,令政治局批判其與葉劍英(幫周)。[448]12月,小學生黃帥與教師不和,姚文元加以利用(反師道尊嚴)。毛澤東要求軍區司令對調。

1974年1月起,地方造反派重燃烽火,奪佔數省大權。江青批梁漱溟和安東尼奧尼,欲奪軍權被抵制。[449]解放軍與南越戰於西沙。2月,毛澤東收回「反帝反修」,改提反對美蘇,團結其餘。[450] 3月,江青陣營號召學大寨,影射周恩來,批判蕭勁光。4月,鄧小平到紐約,演講反對霸權。6月,江青掀批儒評法運動,王洪文反對引進外國設備。[451]8月,江青等攻擊李德生,李旋即辭職。毛澤東終結批孔運動。10月,江、周陣營矛盾激化,毛澤東支持周陣營。[452]葡又還澳門,被拒。12月,周恩來見基辛格,離間美蘇關係。[453]毛澤東推計劃生育。[454]

1975年1月,中共操縱人大開會,[455]頒佈新憲法,宣佈繼續革命,中共中央主席為最高統帥,以人民公社代鄉建制。2月,周恩來向鄧小平委後事。3月起,鄧小平壓制鐵路造反派(整頓鬧事)。江青陣營批評周恩來陣營(經驗主義),吳德反批(教條主義),毛澤東打圓場。4月,北越奪南沙。毛遠新殺張志新。6月,波布到訪,毛澤東談剝奪資產階級法權。[456]7月,鄧小平主持政治局,恢復各行業秩序,令解放軍攻沙甸,殺1341人。[457]8月,駐馬店潰壩,中共瞞報。9月,毛澤東號召學習大寨。鄧小平要求黎筍還島,又稱援助難以為繼,黎筍全面倒向蘇聯。[458]10月,鄧小平欲拔除清、北書記,毛澤東震怒。年底,毛澤東重用毛遠新,要鄧小平肯定文革,被拒絕。[459]

政治局同志看到這一切,無不仇恨滿腔,階級鬥爭這樣尖銳,這已經是武裝暴亂性質了!
姚文元日記,1976年4月5日[460]
四月五日,我到大會堂,如同親眼看到匈牙利事件一樣……當着鄧小平的面,我罵了他是納吉,他態度惡劣。但沒有話講,只能點頭。我有幸看到這個納吉的醜惡末日,出了一點氣。
張春橋家書,1976年4月18日[461]

1976年1月,周恩來死,毛澤東提拔華國鋒、陳錫聯。2月起,毛澤東批判鄧小平(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3月,政治局批鬥鄧小平。謠傳周、毛反目,南京示威。[462]4月,北京民眾悼念周恩來,斥責江青、毛澤東。毛澤東同意鎮壓,將鄧小平革職,向總理華國鋒委後事。張春橋訪赤柬,推介毛澤東思想。[463]7月,唐山地震,華國鋒組織救援。9月,毛澤東死,華、江劍拔弩張。[464]10月,華國鋒逮捕江青等,鄧小平等擁護,華國鋒接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11月,華國鋒建毛主席紀念堂,認江青為資產階級,發動民眾批鬥,繼續批鄧(抓綱治國)。[465]年底,華國鋒發動農民大興水利(普及大寨縣),斷絕對阿援助。

1977年1月,華國鋒提出農業機械化躍進。2月起,華國鋒打擊異見,殺44人。[466]汪東興扣押《中國青年》,不許平反四五事件。[467]3月,陳雲等異議,華國鋒重申維護毛澤東。[468]4月,鄧小平寫信擁護華國鋒。7月,鄧小平官復原職,提「實事求是」。8月,華國鋒宣佈文革勝利結束,不願平反去年鎮壓(十一大)。鄧小平恢復高考。9月,北京民眾聲討汪東興等,華國鋒緩頰。鄧小平平反學者,派廖承志聯絡華僑。中共大幅減少對外援助。[469]10月,華國鋒提出新大躍進,引進設備、技術。年底,胡耀邦掌中組部,平反政治受害者。華國鋒號召學大寨,向生產大隊所有制過渡,推二簡字。

公有化卻步:從聯美抗蘇到絕不當頭(1978~1994)

編輯

1978年初,中共黨員考察外國。[470] 4月,知青申冤,要求返城。5月,華國鋒出訪北韓,胡耀邦掀真理標準爭辯,黨校、國研室、社科院等對陣《紅旗》。[471]政府賠償企業家。[472]夏,赤柬求援,中共未救。[473] 7月,華國鋒提加快建設,鄧小平提引外資。黎筍稱中、柬共是越南死敵。9月,《中國青年》平反四五事件,汪東興未能攔。10月,鄧陣營與華陣營面爭,佔上風。[474]鄧小平托榮毅仁等辦中信公司。[475]11月,四五事件平反,知青踴躍集會、貼報、[476]罷工,中共派軍警對峙。越蘇締約,解放軍備戰。李光耀勸鄧小平拋棄馬共。12月,中共允許民眾信仰宗教。[477]鄧小平宣佈真理標準是實踐,汪東興等被削權,中央專案組被撤銷。鄧加快平反,至1982年約300萬人。[478]

1979年1月,美國與中國大陸建交,中共稱和平統一。鄧小平要黨內暢言,「實踐派」追擊「凡是派」,批文革、毛澤東。[479]中共平反地、富出身,至1984年約2000萬人。[480]2月,解放軍攻越南。中共取締知青示威。[481] 3月,鄧小平逮捕魏京生等,維護毛澤東,[482]大談社會主義好。[483]4月,中共取消躍進,鄧小平設特區引外資。[484]中共驅趕農民工。[485]6月,中共敦促知青下鄉,應者寥寥。[486]中共恢復立法和地方政府。[487]萬里試行包產到戶。下半年,中共着力輕工業,[488]薛暮橋等提放權讓利,各地交相建廠。[489]7月,粵、閩特殊管理。8月,人大補認特區。9月,胡耀邦開除反平反者。[490]中共爭議劉賓雁、沙葉新,[491]與蘇共談判。11月,中共平反國民黨員親屬。

1980年1月,中共容許部分商品交易。[492]鄧小平取締民主墻,胡耀邦反對。[493] 2月,中共平反劉少奇,汪東興等辭職。是月起,中共取締包產到戶,被農民抵制,4月,鄧小平轉而支持。[494]趙紫陽執掌國務院。[495]華國鋒提「興無滅資」。[496]5月,胡耀邦提西藏自治,撤漢族官民。[497]青、雲、蒙仿效。陳雲拔擢青年。[498]7月,中共提文藝「為人民服務」。[499]8月,中共恢復私營、集體經濟,解決就業。[500] 9月,于光遠掀布哈林熱。[501]波蘭獨立工會引中共擔憂。[502]縣代表普選,中共阻礙自主參選。[503]鄧小平提馬列主義中國化,華國鋒被削總理職。10月,黨內爭論歷史功過。[504]11月,人大審判江青等,江不認罪。[505]年底,學生示威,中共軟硬兼施。陳雲削投資計劃,抑制物價。[506]

1981年1月,鄧力群宣講陳雲思想,推計劃經濟,聽眾異議。[507]胡喬木抨擊人性在先。[508]2月,鄧力群、杜潤生支持青年學者,調查包產到戶。[509]4-5月,《解放軍報》猛批《苦戀》,胡耀邦反對。[510]趙紫陽闡述經濟策略,[511]推市場調節、企業自主(經濟責任制)、產業重組。[512]6月,中共發佈歷史〈決議〉,全面批判文革,華國鋒辭職,鄧小平、胡耀邦接任。胡對一五計劃不以為意,陳雲怒。[513] 7月,鄧小平批判《苦戀》,中宣部和文化部大吵。[514]中共與流亡藏人談判破裂。[515]9月,鄧小平提「翻兩番」,陳雲約束。[516]葉劍英稱願國共談判,「恩怨一筆勾銷」。[517]10月,中共終止知青下鄉,聲稱聯美抗蘇。[518]12月,政治局稱讚包產到戶(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519]

1982年1月,中共強推計劃生育。陳雲主張限制特區,[520]與胡耀邦互批。[521]是月起,鄧力群等批判商品經濟、僱傭關係。[522]2月,中顧委成立,促新老交替。3月,鄧小平啟動談判,要求收回香港。[523]4月,人大修憲,廢除公社體制,[524]允建香港特區。5月,中共升格體改辦,[525]容納獨立學術組織。[526]7月,廖承志寫公開信,被宋美齡斥責。8月,里根同意減少對台軍售。[527]王若水談社會主義異化。[528] 9月,中共廢除黨主席,以總書記為領袖,建退休制度,推現代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529]促軍企轉民,[530]堅持計劃經濟(十二大)。[531]楊尚昆任軍委副主席。12月,人大立新憲,限制元首任期。

1983年1月,中共允許農民僱傭他人(勞動力)。[532]胡耀邦主張全面改革,陳雲、胡喬木怒。[533]王若水又談人道主義。3月,周揚演講異化、人道主義,與胡喬木大吵。[534]胡耀邦被陳雲批評,險遭撤職。[535]中共平反AB團受害者。[536]4月,胡喬木批文藝界。[537]鄧小平設立武警部隊。6月,鄧力群籲農民抵制資本主義(清除精神污染)。[538]7月起,鄧小平整肅治安(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8月,趙紫陽主張漸進改革。[539]9月,鄧小平介入「異化」爭論,鼓勵抵制。[540]10月,鄧小平譴責胡耀邦,中共動員民眾抵制境外文化,各地響應。11月,周揚道歉。胡耀邦、趙紫陽等出面終結風波。[541]

1979-1983年中國大陸引入外資數額 [542] [543]
渠道 協議金額 協議時間
政府和金融機構貸款 140億美元
其中:日本政府 15億美元 1979年12月
其中:日本輸出入銀行 13.6億美元 1983年2月
其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9.3億美元 1981年
其中:世界銀行 5.3億美元 1981-1982年
外商直接投資 74.5億美元
其中:香港花園酒店公司 1.2億美元
無償技術援助 不詳
其中:澳大利亞政府 5000萬澳元 1981年10月[544]

1984年初,中共允許農民轉包。[545]鄧小平讚賞經濟特區。[546] 3月,陳雲認為政策過火。4月,越軍危及泰國,解放軍攻老山。[547]5月,中共新設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註 46]鬆綁國企。[549]趙紫陽不滿胡耀邦作風。[550]7月,北京天橋百貨試行股份制。9月,趙紫陽說服黨內,決定發展商品經濟(有計劃的商品經濟)。[551]國企產品增設市場價格(價格雙規制)。英國同意移交香港。[552]10月,學生致敬鄧小平。中共稱社會主義之根是公有制,減少計劃定價,引發通脹。[553]11月,鄧小平提出裁軍,要軍企經商,[554]禁止幹部經商。

1984年底至次年初,作協不邀胡喬木、鄧力群,徑自選舉,胡耀邦祝賀,鄧小平怒斥。[555]政府允許交易糧食。[556]1985年2月,中共追加開放地帶,胡喬木、姚依林批特區喪權、耗財。[557]趙紫陽緊縮信貸。5月,陸鏗訪胡耀邦,鄧小平至為不滿。[558]中共擴大辦學自主。夏,中紀委通報海南走私,鄧小平暫緩新設特區。軍委裁軍百萬。9月,市場派接納世行建議,學宏觀調控。[559]學生反日遊行,批評政府,胡耀邦安撫。[560]鄧小平談社會主義好,[561]陳雲稱計劃經濟為主、[562]降經濟目標。中共提拔胡啟立、李鵬。[563]12月,胡耀邦廢二簡字,禁拉丁化。《中報》掀宋尤祥風波,稱其質疑資本論,引進凱恩斯學說。[564]

1986年1月,中共整頓貪腐,懲戒犯罪。3月,鄧小平採納王大珩等建議,扶持先進科技。趙紫陽救宋尤祥。4月,中共鼓勵思想自由。[565]6月,衛興華等批市場經濟即資本主義。[566]是月起,鄧小平倡改革政府架構,方勵之、劉賓雁、王若望到處批評中共,有學生強烈支持。[567]9月,鄧小平堅定反自由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568]派趙紫陽研究政改。[569] 11月,胡啟立提老幹部退休,被薄一波怒槓。[570] 12月,趙紫陽推國企股份制。中科大人大選舉,學生示威,蔓延全國。胡耀邦主張和解,鄧小平嚴陣以待。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權是成千上萬革命烈士的腦袋換來的,誰要我們的領導權,也得拿這麼多腦袋來換。
天津市委書記李瑞環,1986年12月[571]
你有三百萬大學生,我有三百萬解放軍。我要砍他媽的一批腦袋!
中央黨校校長王震,1986年12月[572]

1987年1月,中共開除方勵之等(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批判胡耀邦,趙紫陽代總書記。鄧力群欲推廣運動,與趙紫陽明爭暗鬥。[573]2月,鄧小平否定計劃經濟為主。[574]3月,楊尚昆托沈誠向蔣經國捎信。[575]4月,鄧力群連篇累牘批判西方。5月,趙紫陽說服鄧小平,將《紅旗》改為《求是》,撤銷中央研究室。[576]中共派沈陽軍區滅火。6月,鄧小平籌開放海南。8月,趙紫陽推廠長負責制。9月,鄧小平同意趙紫陽政改,李鵬代總理。拉薩僧人示威。[577]10月,中共提高市場作用(十三大),鼓勵私營經濟(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陳雲不悅。[578]中共中央首次差額選舉,[579]李銳將鄧力群拉下馬。[580]中共推公務員招聘。11月,江澤民任滬書記。

1988年1月,田紀雲準備開放海南,李先念批喪權辱國。[581]解放軍赴南沙。沈誠被抓。[582]3月,趙紫陽追加開放城市。解放軍奪赤瓜礁等。4月,人大修憲,許可私營經濟,建海南特區。[583]鄧小平重提「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夏,謠傳雙軌製取消,導致通脹,民眾挖趙母墳。中共爭議《河殤》。7月起,政治局啟動價改,民眾搶購物資。中共準上海設證券業。8月底,李鵬實施管制、緊縮經濟。計劃派批趙紫陽。9月起,趙紫陽試行土地買賣(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解放軍恢復授銜制度,楊尚昆舉辦授銜。大陸製成電子對撞機。12月,拉薩暴動。甘地到訪,兩國關係和緩。

1989年初,方勵之等高調行事,會布希來訪,施壓中共。[584]3月,拉薩暴動,胡錦濤戒嚴。4月,胡耀邦死,學生示威,江澤民查抄《經濟導報》。趙紫陽訪北韓,鄧小平、李鵬撻伐示威,學生反批。5月,戈爾巴喬夫到訪,學潮更烈,工人成立自主工會,鄧小平等罷趙,令江澤民繼任。6月,中共鎮壓民眾,殺200~?人,24日,江澤民、李瑞環當選,查報抓人。[585]7月,西方制裁大陸,美、日網開一面。[586]8月,中共清黨(加強黨的建設)。江澤民提拔曾慶紅和賈廷安。9月,鄧小平向政治局推介江澤民。[587]10月,東德危殆,中共圖援未果。[588]11月,鄧小平辭職,與布希談判,允許方勵之逃美。[589]12月,世行取消制裁。希奧塞古被殺,震驚中共。[590]

我說有一種新權威主義,就是政治強人穩定形勢,發展經濟。他(鄧小平)說:「我就是這個主張,但是不必用這個提法。」
趙紫陽[591]

1990年上半年,黨員重新登記。年初,李鵬抑制經濟增速。計劃派開始批評「私有化潛行論」。3-4月,中共恢復政法委,啟動維穩(維護社會穩定),宣傳中共史觀,決定開放浦東。李鵬訪蘇,以日常消費品交換核電技術。5月,江澤民提學術自由,推愛國主義。7月,江澤民研討經濟策略,計劃派與市場派大吵。[592] 9月,楊尚昆申辦奧運。大陸建成高速公路。10月,中共允許期貨交易。11月,中宣部推愛國主義。[593]滬設證券交易所。12月,美歐欲攻伊拉克,爭取中共支持,錢其琛得以訪美。鄧小平呼籲江澤民改革。

1991年1月,鄧小平到浦東宣傳改革,暗批陳雲。[594] 2月起,鄧小平多次要江澤民、李鵬開發浦東,後者無動於衷,因陳雲反對。[595]鄧用「皇甫平」的筆名,在《解放日報》發文。[596]美國擊垮伊拉克,震驚中共。[597]4月,鄧小平提拔朱鎔基。6月,江澤民訪蘇,向蘇聯貸款,簽訂邊界條約。8月,蘇聯政變,王震請幫助蘇共,鄧小平反對,要政治局絕不當頭。[598]《求是》發表〈為何不能問一問姓社還是姓資?〉。10月,楊尚昆發聲支持鄧小平,李鵬、鄧力群反其道而行。[599]11月,計劃派與市場派面爭,佔上風。[600]這年蘇聯劇變,陳元(陳雲之子)呼籲兼取中西思想,挽救馬列主義。[601]

1992年初,鄧小平偕楊尚昆南遊,稱市場經濟非資本主義,[602]受民眾簇擁,粵、滬極歡迎。鄧小平召集軍委,嚴正要求改革。[603]2月,江澤民接受指示,市場派反攻。[604]3月,政治局力推改革開放。4月,陳雲讚同開放浦東。[605] 6月,江澤民鼓吹改革。[606]9月,《解放軍報》發文擁江。鄧小平讓楊尚昆辭職,拔擢劉華清等人,[607]劉華清上任後開始建造航母。10月,中共決定市場主導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廢除雙軌制,[608]增經濟目標(十四大)。鄧小平提拔李鵬、朱鎔基、胡錦濤,解散中顧委。江澤民批多黨政治。11月,汪、辜達共識。這年許多黨政官員下海經商,有些機關本身也興辦生意。[609]

1993年,由於經濟發展很快,通脹率高達25%,朱鎔基緊縮財政、遏制投機、嚴管金融,將經濟增速壓低到8%。[610]江澤民派丁關根開展文藝整風。[611]3月,江澤民提拔曾慶紅。6月,江澤民徵求鄧小平同意,派朱鎔基執掌央行,壓縮投資。[612]9月,中共傾盡全力申辦奧運,為此一度釋放魏京生,但10月還是因美國反對失敗,有學生為中共鳴不平。[613] 11月,江澤民依鄧小平構思,設計經濟體制。中共倡學《鄧小平文選》。年底,中共並軌價格,鬆綁國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設國地分稅制,將中央歲入佔比由40%提到55%。[614]

1994年初,鄧小平造訪上海,稱「發展得太慢就不是社會主義」,於是政治局放任經濟成長,吸引外資流入,通脹率再次攀升至22%。[615]國企虧損,雞西罷工。鄧小平試圖削弱陸美衝突,但沒有成功。[616]3月,中共推扶貧。4月,李登輝大談本土化,引發中共疑慮,增27%軍事開支以應對。[617] 5月,張萬年激烈指責美國,涵民主、南海和西藏等主題。6月,江澤民向上將授銜。9月,江澤民提拔吳邦國,與俄羅斯簽訂邊界條約。李柱銘在香港選舉中大勝,親中共勢力落敗。[618]10月,李瑞環尊崇孔子,推儒學研究。中共試點國企破產,要求黨委兼任國企書記。11月,鄧小平不再參政。[619]年底,中共糾察腐敗。

中國大陸國有經濟比重下降情形舉隅 [620]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國有工業產值佔比(%) 76.0 64.9 54.6 34.0 23.5

江澤民、胡錦濤時期(1995~2012)

編輯
中共執政下大陸發展舉隅[621]
年份 人口(億) 糧食產量(萬噸) 鋼產量(萬噸)[622]
毛澤東執政期 1950年 5.52 13213 -
1957年 6.47 19505 535
1965年 7.15 19453 1223
1976年 9.31 28631 2046
華國鋒執政期 1978年 9.56 32056 3178
鄧小平執政期 1986年 10.67 39151 5220
1994年 11.92 44510 9261
江澤民執政期 2003年 12.88 43070 22234
胡錦濤執政期 2012年 13.51 61223 71654

1995年之初的行動逐步升級,漸次牽連到北京副市長王寶森。4月,王寶森自殺。江澤民隨即逮捕市委書記陳希同,[623]派喜貴掌管中辦警衛局,[624]將各省武警司令的任命權收攏到軍委。[625]陳雲去世前後,計劃派發匿名文章抗議,[626]一度引發工商業恐慌,[627]然而終究無法阻攔市場經濟的目標不斷鞏固。與之相對的是,1996年厲有為呼籲政治改革,被計劃派批反黨而身陷險境。[628] 1997年,中共定下「七上八下」的不成文規定,喬石卸任。[629]江澤民在2000年提出「三個代表」思想,引發黨內爭議,江通過加強整風、嚴控媒體將紛爭消弭,[630]並在2002年將其寫入黨章。

江澤民與李瑞環卸下政治局常委職務,但江保留了軍委主席一職(2年),吳邦國、曾慶紅、黃菊等江澤民人馬進入政治局,[631]一批曾在共青團工作的官員開始到地方主政。胡錦濤、溫家寶在執政初期依循江的政策路線,修憲保護私有財產,並在2006年以反腐名義查處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632]2008年,胡錦濤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進一步鞏固了黨內地位。面對黨內路線爭議,他表示「不折騰」。[633]胡、溫通過救災工作,樹立起親民形象。薄熙來在重慶發動經濟躍進,縮減貧富差距,[634]並以打黑為由進行大規模迫害,[635]最終與親信王立軍決裂。溫家寶批評薄熙來,呼籲改革政治。

在中共的經營下,大陸經濟在這段時期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增長,成功擺脫了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一度在所有開發中國家獨佔四成投資。[636]中共最初放任虧損國企破產,引發許多工人失業。隨着新建工地和工廠如雨後春筍般擴展,城鄉風貌有了很大改觀,交通網絡不斷完善(三橫五縱),失業率也降低。上億農民湧入城鎮,戶口制度逐漸鬆動。勞資爭議導致的罷工大幅增加。許多企業在美國上市,並且成長為與美國公司抗衡的角色。早年出現的百萬級富翁,在2006年以後湧現的億萬富豪面前,已經不值一提。[637]

從2008年開始,中國大陸與澳洲、委內瑞拉、巴西等簽訂能源、礦產協議,從而將經濟鏈條延伸至南美。期間,中共堅定奉行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戰略,無論是江澤民還是胡錦濤,大多努力維持與西方的良好關係,舉辦了奧運會和世博會以示友好開放,但有幾個例外,一是李登輝就任總統之初,中共舉行了兩次軍事演習以防不測,引發美國調兵,二是南海撞機和北約轟炸南聯盟使館事件,三是胡錦濤執政後期南海對峙愈演愈烈。

在國內政治中,中共打壓構成實質競爭的對手。首先是1998年攔截了中國民主黨的組黨行動,逮捕了主張成立獨立工會的徐文立和秦永敏。其次是,1999年萬名法輪功信徒在北京靜坐示威後,中共開始嚴厲打擊法輪功。2008年,黨外知識分子草擬了〈零八憲章〉,呼籲實施憲政,中共立即將其逮捕。2012年,藏區發生大規模示威,遭到中共鎮壓。與此相輔的是,中共嚴格把控新聞報道的權力,在委派方濱興建立網絡長城後,漸次以各式理由封鎖了谷歌、臉書、維基百科等網站。民眾傳播異議消息的速度,大多落後於審查部門刪除的速度。[638] 2003年,SARS疫情在大陸爆發,蔣彥永通過網絡告知外媒,消息才得以披露。

不過中共保持了小範圍的文藝、出版自由,給予藝術家自我表現的空間,允許有些暗含着對其決策不滿的文藝作品發行,比如《生死疲勞》、《為人民服務》等。[639]中共還先後准許魏京生、陳光誠等逃往美國,尚不知這些決策過程的細節。[640]中共努力嘗試融合中國傳統,因此積極支持儒學和考古學的發展。然而其意識形態與當代儒學仍有不合之處,在2011年1月,中共曾將一尊巨大的孔子像立於天安門廣場,但隨即又將其撤走。[641]

註釋

編輯
  1. 其他四人是季托夫、謝列布里亞科夫、庫茲涅佐娃、楊明齋(翻譯)。蘇俄派團的背景是紅軍攻入西伯利亞,美日干涉俄國內戰。
  2. 李大釗此時倡導的思想接近社會民主主義(第二國際)。[2]
  3. 這個局有5人,維經斯基、陳獨秀在內,領導社會主義者的大聯合——社會主義者同盟。[5]
  4. 陳獨秀、俞秀松、張申府在1920年7月10日之前組建了中國社會共產黨,9月改名為社會黨,協商後又改為共產黨。 [7]
  5. 共產國際指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會議必須有尼克爾斯基參加,馬林更提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起就編入了第三國際,是國際的一個支部,你們承認與否沒有用」,為此與陳獨秀發生尖銳衝突,直到陳被捕後馬林救他出獄才轉好。[16]
  6. 主要為中共黨員
  7. 根據1924年3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的各省臨時委員會籌備員名單知:中共控制的有直隸、山西、熱河、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福建、江西等地,以及北京、廣州和上海的一些分支。[23]
  8. 原因是馬林認為中東路權益應當歸屬中國,而斯大林要求中俄共管。[25]
  9. 不同於中共,國民黨認為四二事件是決裂開始,參《江西文獻》第13期
  10. 凡有地五十畝以上,皆為土豪,凡穿長袍馬褂,皆為劣紳。[35]
  11. 中共稱,當場被殺超百人,[40]到4月16日,300多人被殺,[41]到6月30日,640人被殺,[42] 到年底,2000人被殺。[43]英國控制的警局(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務處)稱,到4月21日近400人被殺。[44]
  12. 汪兆銘7月25日在國民黨中執會上稱:我們幾時殺過人?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憑空造謠?雖說是限制共產黨員,但最大問題還是要等第四次全體會議決定。[48]中共稱到8月殺兩萬人。[49]
  13. 中共廣東省委認2200人被殺,中共中央稱5700人被殺。[56]國民黨反指中共在廣州暴動殺1.5萬人。 [57]
  14. 皖西的士紳地主跟隨國民政府進剿後,成立各種清算組織,凡是有共匪嫌疑的男人皆施以酷刑,如挖眼割鼻、開胸摳肺、切斷四肢;有的則凌遲處死。對於女人,則百般侮辱後送到妓院;有的則輪姦後處死[76]
  15. 僅在城市保留作為群眾組織的蘇維埃
  16. 這四點是:1.停止推翻國民政府;2.蘇維埃政府、紅軍易名;3.特區內實行普選;4.停止沒收土地
  17. 國民政府也得到了不少蘇聯援助。從戰爭之初到1938年9月,蘇聯援華824架飛機、82輛坦克、2118輛車、1140門炮、9720架機槍、50000支步槍
  18. 他帶回了《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和幹部待遇制度,並將政治局五大職責訂入規章(思想、軍事、政治、政策和組織)
  19. 前十個月財政撥款佔該年總收入的74.7%
  20. 2010年《中國共產黨歷史》稱正規軍120萬人,民兵260萬人。 [178]1992年《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稱正規軍90萬人,民兵200萬人。[179]
  21. 康生主持的臨縣土改,在1947年至1948年3月鬥死780餘人,其中地富190餘,幹部和富裕中農580餘,死因多為活埋和剖腹。[216]共青團書記馮文斌路過晉綏解放區,見到沿途盡是吊在樹上的屍體。晉察冀解放區平山縣,在3天內打死100多人。[217]滑縣書記趙紫陽目睹父親被殺。[218]太岳軍區司令陳賡及屬下家屬被批鬥。石家莊工會和貧民提出翻身報仇等口號,在大會上使用肉刑,打死數人,沒收數家商店。[219]1948年,晉綏解放區357名黨員、幹部被群眾殺死。[220]
  22. 有關2月簽訂的密約,參Goncharov, Sergei N, John W. Lewis and Xue Litai, Uncertain Partners:Stalin, Mao, and the Korean War,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第121-127頁,主要涉及蘇聯在東北和新疆的排他性權利、蘇聯利用長春鐵路的運兵權、蘇聯公民的治外法權、合營公司的投資比例等
  23. 以土改前地主佔農村總人口4.75%(土地38.26%),土改後約佔2.6%(土地2.2%)計算,前後減少約667萬人。[239]又有約5%的富農,部分視同地主處理。在廣東省第三輪土改(1951.12-1952.11)中,僅自殺者就有1.7萬人。[240]
  24. 貴州省委要求殺千分之三,我也感覺多了。我有這樣一種想法,即可以超過千分之一,但不要超過得太多。(毛澤東給鄧小平、饒漱石、鄧子恢、葉劍英、習仲勳和高崗的信,1951年4月20日)[242]上海是一個六百萬人口的大城市,……上半年至少應殺掉1500人左右。南京是一個五十萬人口的大城市……殺人太少,應在南京多殺。(對上海南京鎮反工作的指示,1951年2月12日)
  25. 具體情形是:全國高等學校91%的教職員、80%的學生,以及全國中學75%的教職員[253]
  26. 這是王朝彬著《三反實錄》的數據:312萬人被調查,123萬人被指控貪污,運動共處分39.4萬人,槍斃51人。另有中組部副部長安子文報告稱383.6萬人被調查,120.3萬人被控貪污,至1952年底27萬人被處分,見《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3:384-388
  27. 為了使政府工作避免脫離黨中央領導的危險,今後政府工作中一切主要的和重要的方針、政策、計劃和重大事項,必須經過黨中央的討論和決定或批准。[262]
  28. 嗣後,凡用中央名義發出的文件、電報,均須經我看過方能發出,否則無效。請注意。(毛澤東語)[264]
  29. 中共稱該政策系源於年中糧食嚴重減產,但該年並未減產,且在之前已在四川試點。
  30. 貝利亞盟友,謝爾蓋·戈戈利芩(Sergei Goglidze)負責與高崗聯絡,其於1953年12月23日被蘇共處決[269]
  31. 17萬是依據羅瑞卿〈我國肅反鬥爭的成就和今後的任務〉得出的,77萬是馮客參考公安部全國勞改會議紀錄後得出的[283]
  32. 米高揚回憶1956年2月1日的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事實是如此地令人恐怖,當他(波斯佩洛夫)匯報時,特別是講到那些非常沉重的地方,眼睛裏噙著淚水,聲音也顫抖了。大家都驚呆了,雖然我們也知道很多情況,但委員會所匯報的一切,我們當然是不了解的。而現在,這一切都經過了核查並被文件所證實。[285]
  33. 另外毛澤東在中共八大與南斯拉夫代表團談話中,也對斯大林進行了批判。[287]
  34. 「他(尼赫魯)認為如果打原子戰爭,人會死絕的。我說:極而言之,死掉一半人,還有一半人,帝國主義打平了,全世界社會主義化了,再過多少年,又會有二十七億,一定還要多。……如果帝國主義硬要打仗,我們也只好橫下一條心,打了仗再建設。」毛澤東在莫斯科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的講話(1957年11月18日)[300]
  35. 對於資產階級教授們的學問,應以狗屁視之,等於烏有,鄙視,藐視,蔑視,等於對英美西方世界的力量和學問應當鄙視藐視蔑視一樣。(毛澤東語) [308]
  36. 「金門砲戰,意在擊美。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鬥爭,不能僅限於道義上,還要有實際行動的支援。」(毛澤東語)[314]
  37. 1958年7月,徐水縣將鄉改組為社會主義躍進兵團,鄉以下的社、隊則改組為營、連、排,全縣一共建立了93個團、299個營、1099個連、3365個排。
  38. 「除了出產油菜籽的地區可以適當供應,除了病號孕婦等特殊需要、大車用油、農業機械用油和僑匯地區可以適當供應以外,其他所有的農村供應一律暫時停止四個月;以便把縮減下來的食油用來堅決保證出口需要,適當保證城鎮和工業、行業的必不可少的供應。」[322],另參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下)》846-850頁
  39. 香港、澳門、南沙面積,使用2004年數據。
  40. 贈送時未簽條約[337]
  41. 含密支那以北、西藏察隅以南的地區,不含阿瓦山區。[338]
  42. 一說爭議面積43876[340]
  43. 參加義共十大的33個共產黨,有15個譴責中共,義共總書記陶里亞蒂在開幕報告中點名批評毛澤東。[368]
  44. 這三家媒體是:北京市委主管的《北京日報》、中宣部主管的《人民日報》、全國政協主管的《光明日報》。[389]
  45. 這僅是1968年上海公家單位的數目。[405]
  46. 賦予這幾座城市的特區名稱是「經濟技術開發區」,基本上與經濟特區變動不大。吸引外資中最為有利的條件都包含在內,尤其是盈利所得稅降低至百分之十五。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中國其他地區分界之處設有檢查哨。[548]

參考文獻

編輯
  1. 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 第1卷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39–51頁
  2. 唐寶林著 陳獨秀全傳 香港中文大學 2011年
  3. 陳永發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聯經 2010年10月
  4. 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 第1卷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41–42頁
  5. 唐寶林 陳獨秀全傳 香港中文大學 2011年
  6.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29頁
  7. 唐寶林 陳獨秀全傳 香港中文大學 2011年
  8.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30頁
  9.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31頁
  10. 亞歷山大·潘佐夫、梁思文 毛澤東:真實的故事 聯經 2012年 頁126-127
  11. 陳永發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聯經 2010年10月
  12. 張明楚 中國共產黨基礎組織建設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8年
  13. 羅歡鎮 民國人口:研究史の整理と展望 http://www.ier.hit-u.ac.jp/COE/Japanese/discussionpapers/DP97.9/97_9.html#2
  14.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42頁
  15. 唐寶林著 陳獨秀全傳 香港中文大學 2011年
  16. 馬林向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報告(1922年7月11日),見唐寶林《陳獨秀傳記》
  17. 共產國際給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命令(1922年7月18日) ,見亞歷山大·潘佐夫、梁思文《毛澤東:真實的故事》頁140
  18. 陳永發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聯經 2010年10月
  19. 亞歷山大·潘佐夫、梁思文 毛澤東:真實的故事 聯經 2012年 頁143
  20. 唐寶林著 陳獨秀全傳 香港中文大學 2011年
  21. 彭湃 海豐農民運動 70-75頁
  22. 亞歷山大·潘佐夫、梁思文 毛澤東:真實的故事 聯經 2012年 頁148
  23.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74頁
  24. 楊奎松 中共與莫斯科的關係(1920-1960)東大 民國86年 52-54頁
  25. 唐寶林 陳獨秀全傳 香港中文大學 2011年
  26.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80頁
  27.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81頁
  28. 蔣中正反對中共左、中、右派的劃分,見蔣中正 《蘇俄在中國》
  29.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91頁
  30. 陳永發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聯經 2010年10月
  31. 陳永發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聯經 2010年10月
  32. 費正清 劍橋中國史 第12卷 1983年 621、627-635頁
  33. 中共杭州市委黨史研究室 杭州小組簡介 1992年 29頁
  34. 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1850 to the Present, Penguin, 第9章,第3版,2019年
  35. 中國革命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湖南農民運動資料選編》,339頁
  36. 何長工 何長工回憶錄 65頁
  37. 劉少奇 關於大革命歷史教訓中的一個問題 黨史研究資料 1980年 第5期
  38. 陳立夫 陳立夫回憶錄 1994年 正中書局 96-101頁
  39. 時事新報 總工會糾察隊繳械後之慘劇 1927年4月14日
    綜計是役,計激戰三十分鐘,軍隊方面死二人,傷三十餘人,工人方面,死三十餘人,傷四十餘人……路人……(二死),負傷者亦有十餘人。茲將留院(濟生醫院)者之姓名住址及其傷勢記錄如左:(略,27人)。
    時事新報 糾察隊繳械時之死傷者 1927年4月18日
    聯合社(聯合通訊社)雲,本月十二日糾察隊繳械,十三日寶山路發生兵工衝突,外間有謂死傷數百人者,殊屬駭人聽聞。茲經確實調查,計閘北浦東兩處,共死兵士十二名,工人三十名,受傷兵士五名,工人及民眾五十六名。總計死亡四十二名,受傷六十一名,死傷併計一百另三名。茲將死傷姓名情形錄後(略)。
    申報 昨日南市工人遊行之死傷者 1927年4月14日
    南市(閘北)工人約五六千人,於昨日午後,在公共體育場集會後,即整隊遊行,經過南車站前,被車站四周之革軍發槍射擊,當時立斃十餘人,傷數十人云。
    國聞週報第4卷第13期(1927年4月14日) 4月8日-14日一周國內外大事述評
    下午一時,閘北工人二千餘結隊遊行,軍隊制止不服,手執鐵棍、炸彈,其勢洶洶,旋沖入舊俄教堂內,師司令部屋內現炸彈聲,軍隊始開槍,被擊斃十餘,工人均扯蘇俄紅色國旗,糾察隊被捕者百餘人,中有六十餘系舊魯軍兵士,因抄出舊符號……被拘工人供全系因雇傭受迫攻軍,並非本意,與逃入民居者語全同。
  40.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2016).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 中共黨史出版社.
  41. 趙生暉 中國共產黨組織史綱要
  42. https://www.marxists.org/history/etol/writers/isaacs/1938/tcr/ch10.htm
  43.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部 中國共產黨在上海 84頁
  44. Municipal Gazette, May 21, 1927. 見https://www.marxists.org/history/etol/writers/isaacs/1938/tcr/ch10.htm
  45. 中共中央 國民革命中的農民政綱
  46. 陳永發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聯經 2010年10月
  47. 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關於中國問題決議案(1927年5月30日)
  48. 楊奎松 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8年1月 226頁
  49.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2016).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 中共黨史出版社.
  50. 周恩來 在中共六大上的報告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58/4428363.html
  51. 李維漢,回憶與研究,205-206、219頁
  52. Lucien Bianco, Peasant Movements, 費正清 , 劍橋中國史. Vol.13. 311-312
  53. 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4:151,5:365
  54. 余伯流、夏道漢,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研究,166頁;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黨史重大事件述實,2-3頁
  55. 雷經天,廣西的蘇維埃運動——廣西黨與蘇維埃紅軍運動簡史,中共中央宣傳部資料室1954年,30頁
  56.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182頁
  57. 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中國共產黨之透視,110頁
  58. 共產國際關於中國問題的決議案,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4卷,757-763頁
  59. 曹潤芳、潘賢英,中國共產黨機關發展史,106頁
  60. 中國同志向布哈林同志提出的十八個要求解答的問題,1928年6月 瞿秋白在中共六大上的政治報告
  61. 趙朴,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黨史研究,1986年,第4期
  62. 亞歷山大·潘佐夫 鄧小平:革命人生 聯經 2016年8月
  63. 皮亞特尼茨基給阿爾布列赫特的信(1928年4月3日),《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7卷,395頁
  64. 共產國際執委給中共中央關於中國革命形勢、前途和目前任務的信,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5卷,606-615頁
  65.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227
  66. 中國共產黨為八一國際赤色日宣言(1929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5卷,385-388頁
  67. 貝拉·庫恩 共產國際文件彙編,第3冊,54-58頁 三聯書店 1965年3月
  68. 接受國際1929年12月16日指示信的決議,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6卷,1-13頁
  69. 共產國際執委會東方書記處給中共中央的電報 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9卷,175頁
  70. 中共中央政治局致共產國際主席團的電報,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9卷,219頁
  71. 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關於立三路線的討論,布爾塞維克第4卷第3期,1931年5月
  72. 黨史研究 1981年第2期
  73. 戴向青、羅惠蘭 AB團與福田事變始末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年 81-112頁
  74. 景玉川 富田事變平反的前前後後 百年潮 2000年第1期
  75. 全總黨團關於對中央96號緊急通告的異議及意見 1931年1月1日
  76. 陳永發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聯經 2010年10月
  77. 共產國際執委會關於立三路線給中共中央的信 1930年10月
  78. 蘇區中央局致中共中央電,1931年10月
  79. 蔣伯英 閩西的肅清社會民主黨冤案 中共黨史研究 1989年 第4期
  80. 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政治書記處給中共中央的電報,1932年2月,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13卷,113-114
  81. 中國共產黨中央為上海事變第二次宣言(1932年1月31日),中華蘇維埃臨時政府為上海事變宣言(1932年1月31日)
  82.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告上海民眾書(1932年3月5日)
  83. 王明在共產國際執委會政治書記處會議上的講話 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13卷,130-131頁
  84. 黃道炫 張力與限界 中央蘇區的革命(1933-193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1年11月
  85. 江西蘇區省委工作總結報告,1932年10月
  86.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反改組派鬥爭考析 湖北行政學院學報 2004年 第5期 湘鄂西中央分局報告,1934年9月15日
  87. 徐向前元帥回憶錄 解放軍出版社 2005年 108-109頁,張國燾 給中央政治局的報告 1931年11月25日
  88. 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遠東局給蘇區中央局第1號軍事指令,1932年11月,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13卷,251-252頁
  89. 蘇區中央局關於查田運動的決議,1933年6月3日,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9卷,206-210頁
  90. 馬齊彬、黃少羣 中央革命根據地史 407-408頁
  91. 羅明 關於羅明路線的回顧 中共黨史資料 2:238
  92. 黃道炫 張力與限界 中央蘇區的革命(1933-193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1年11月
  93. 中共中央北方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年,546-547頁
  94. 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給埃偉特的電報,1933年6月,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13卷,445頁
  95. 布勞恩向共產國際執委會提交的關於福建事變的調查材料(1939年9月21日), 蘇區中央局轉發中央關於今後作戰計劃的指示電(1933年6月13日)
  96. 中華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關於發行經濟建設公債的決議,1933年7月22日
  97. 紅色中華報 第125期 1933年
  98. 紅色中華報 1934年5月3日、7月5日、8月8日
  99. 紅色中華報 第94期 1933年
  100. 李六如 各蘇區土地問題——1944年3月在延安楊家嶺學習會上的報告 1944年6月
  101. 黃道炫 張力與限界 中央蘇區的革命(1933-193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1年11月
  102. 共產國際執委會政治書記處政治委員會給埃韋特和中共中央的電報 1934年6月16日 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14:143-144
  103.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296頁
  104. 伍修權 我的歷程,1908-1949 75-79頁,王健英 中國工農紅軍發展史簡便(1927-1937) 336-337頁,蘇揚編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中外名人的評說 165-166頁
  105.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106. 康生、王明給中央政治局的信,1934年
  107.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322頁
  108. 約翰·拜倫 康生傳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 111頁
  109. 王、康給吉東負責同志的秘密信,1935年6月3日
  110. 約翰·拜倫 康生傳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 117頁
  111. 陳永發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聯經 2010年10月
  112. 林育英、張聞天二同志致四方面軍電 1936年2月14日 第四方面軍戰史資料選編——長征時期
  113. 毛澤東 直羅戰役同目前的形式與任務 1935年11月30日 中央文獻研究室 毛澤東軍事文集 第1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1993年 401-405頁
  114. 陳永發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聯經 2010年10月
  115. 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對內蒙古人民宣言 1935年12月20日
  116. 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 1935年12月25日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0:598-628
  117. 王明與鄧文儀談話記錄 1936年1月17日、22日、23日 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 15 89-111
  118. 季米特洛夫給斯大林的信 1936年7月初 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 15:223-229
  119. 薛治生 葉劍英光輝的一生 119-132 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 中共黨史人物傳 9:60
  120. 周文琪、褚良如 特殊而複雜的課題 295-296頁
  121. 陳永發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122. 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給中共中央的電報 1936年12月16日 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 15:263-266
  123. 陳永發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聯經 2010年10月
  124. 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致中共中央委員會電 1937年1月20日 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 15:274
  125. 毛澤東選集(合訂本)246-255頁
  126. 陳永發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聯經 2010年10月
  127. 洛、毛關於紅軍作戰原則給周、博、林的指示 1937年8月1日 中共中央選集10:300-304
  128.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356頁
  129.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357頁
  130. 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年 第三卷
  131. 任弼時關於八路軍情況的報告 1938年2月18日
  132.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363頁
  133. 任弼時關於八路軍情況的報告 1938年2月18日
  134. 犧盟會與決死隊編寫組 犧盟會與決死隊第2版 315
  135. 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年 第三卷
  136. 岳思平 八路軍史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7年8月 96、106、113頁
  137. 梁正 集三大法寶於一身的戰動委會 黨史文匯 2018 第1期 49-54頁
  138. 王稼祥 國際指示報告 1938年9月 王稼祥選集 人民出版社 1989年 138-142頁
  139. 毛澤東 關於目前戰爭局面和正式形勢 1939年1月28日 中央文獻研究室 毛澤東文集 2:152 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6年
  140. 關於斯大林同志和莫洛托夫同志在聯共全會上的報告 解放 70期 1935年5月1日
  141. 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致中共中央書記處電 1939年5月30日
  142. 毛澤東 反對投降提綱 1939年6月10日 毛澤東文集 第2卷 207-221頁
  143. 何應欽 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 1983年7月 修訂版 黎明文化 449頁
  144. 註:就是說俄國蘇維埃革命以後,落後國家的民族革命已經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要在無產階級領導下,建設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最後走向社會主義。
  145. 毛澤東 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與新民主主義的文化 中國文化第1期 1940年2月15日
  146. 中央、軍委關於目前形勢和任務的指示 1940年2月10日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12:283-287
  147. 岳思平 八路軍史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7年8月 224頁
  148.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399頁
  149.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414頁
  150. 何應欽 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 1983年7月 修訂版 447-459頁
  151. 毛澤東關於蔣介石發佈一一七命令後國共關係的變化及我之對策致周、彭、劉等電 1941年1月20日 《皖南事變(資料選輯)》183-184頁
  152. 毛澤東關於考慮與蔣介石根本破裂問題致彭德懷電 1941年1月23日
  153. 楊奎松 共產國際為中共提供財務援助情況之考察 黨史研究資料 2004年 1-2期
  154. 中國共產黨對蘇日中立條約發表意見 1941年4月16日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13:75-79
  155. 毛澤東關於國民黨對日寇進攻驚慌失措致周恩來電 1941年5月9日
  156. 毛澤東關於要總顧問不要隨便亂說致彭德懷電 1941年5月14日
  157. 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討論共產國際關於蘇德戰爭與各國共產黨任務指示的決議 1941年7月13日
  158. 中共中央關於最近國際事件的說明 1941年8月19日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13:193-197
  159. 范子瑜 憶八路軍第120師的後勤工作 黨史研究資料 1990年第10期
  160. 毛澤東關於熬過今明兩年須費極大犧牲致周恩來電 1942年6月13日
  161.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為紀念抗戰五周年宣言 1942年7月29日
  162. 陳永發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聯經 2010年10月
  163. 中共中央關於統一抗日根據地黨的領導及調整各組織間關係的決定(1942年9月1日)
  164. 毛澤東關於德意日打倒後國際國內局勢問題致彭德懷電 1943年1月25日
  165. 胡喬木 胡喬木回憶毛澤東 278頁
  166. 岳思平 八路軍史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7年8月 297-298頁
  167. 陳永發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聯經 2010年10月
  168. 岳思平 八路軍史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7年8月 358-359頁
  169. 毛澤東關於同國民黨談判的指示 1944年5月11日
  170. 郭榮趙 蔣委員長與羅斯福總統戰時通訊 1978年 242-243頁
  171. 中共中央關於外交工作的指示 1944年8月18日
  172. 毛澤東在六屆七中全會主席團會議上的報告 1944年9月1日
  173. 中共中央關於我黨與美軍合作的方針問題給張雲逸等指示電 1944年9月10日
  174.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454頁
  175.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461頁
  176. 岳思平 八路軍史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7年8月 371頁
  177. 2016年《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6年
  178.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國共產黨歷史 第一卷 下冊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0年 401頁
  179.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共黨史出版社 1991年 210頁
  180. 林桶法 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16卷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5年 184頁
  181.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463頁
  182. 中央關於去東北工作應注意事項的指示 1945年8月29日 中央關於迅速進入東北控制廣大鄉村的指示 1945年8月31日,中央關於去東北部隊應做長期打算致重慶代表團電 1945年8月31日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15:256-258
  183. 楊奎松 中共與莫斯科的關係 東大出版 民國86年 545頁
  184. 林桶法 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16卷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5年 184頁
  185. 陳永發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聯經 2010年10月
  186. 東北局關於蘇軍交涉情況致中央電 1945年11月5-6日
  187. 東北局關於蘇軍交涉情況致中央電 1945年11月5-6日 陳雲關於哈爾濱情況致林、彭電 1945年11月7日。機槍的情況是:沈陽600,哈爾濱數百。
  188. 東北局關於建立空軍問題致中央電 1945年12月17日
  189. 東北局關於暫時不找美蔣談東北停戰問題致中央電 1946年2月15日
  190. 高崗關於與蘇軍交涉情況致東北局並中央電 1946年4月20日
  191. 肖華致陳、黎、舒並報東北局、中央電 1946年5月28日、6月15日、6月23日
  192. 肖華致陳、黎、舒並報東北局、中央電 1946年5月28日、6月15日、6月23日
  193. 肖華致陳、黎、舒並報東北局、中央電 1946年8月9日
  194.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507頁
  195.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508頁
  196. 林桶法 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16卷 178-179頁
  197. 陳暉 馬歇爾使華與蘇聯對華政策 歷史研究 2008 第6期
  198. 林桶法 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16卷 178-179頁
  199. 陳暉 馬歇爾使華與蘇聯對華政策 歷史研究 2008 第6期
  200. 蘇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 《在中國道路上·回憶錄(1937-1945)》莫斯科 科學出版社 1989年 305頁
  201. 何長工回憶錄 427-428頁
  202. 列多夫斯基 斯大林與中國 新華出版社 76頁
  203. 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16卷 178-179頁
  204. 陳暉 馬歇爾使華與蘇聯對華政策 歷史研究 2008 第6期
  205. 中央關於國府委員人選問題給重慶代表團的指示,1946年2月6日,中央關於目前形勢與任務的指示 1946年2月1日
  206. 中央關於拒絕我軍戰鬥序列的理由給葉劍英、饒漱石並周恩來電 1946年2月28日
  207. 中央關於與國民黨談判策略致重慶代表團電 1946年3月18日
  208. 何長工回憶錄 413-414頁
  209.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506頁
  210. 中央關於我愈取堅決有力之報復行動美蔣對我愈有所顧忌致重慶代表團並東北局電 1946年6月12日,中央關於立即攻取長垣考城永年聊城致劉鄧薄並告賀李聶劉電 1946年6月2日,中央軍委關於攻取泰安大汶口張店周村德州棗莊等地致陳舒電 1946年6月5日
  211. 楊奎松 中間地帶的革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 509頁
  212. 林桶法 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16卷 213頁
  213. 何長工 何長工回憶錄 413-414頁
  214. 林桶法 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16卷 184頁
  215. 林桶法 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16卷 178-179頁
  216. 薛治生 葉劍英光輝的一生 225-228頁
  217. 林蘊暉 高崗方案與中共七屆四種全會的召開 中共黨史資料 57:143
  218. 趙蔚 趙紫陽傳 42-45頁
  219. 中央檔案館 中共中央資料文件選集 17:54-59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92年
  220. 龔子榮 1947年晉綏的土改整黨 中共黨史資料 1996年6月 58:27
  221. 何長工回憶錄 413-414頁
  222. 林桶法 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16卷 185頁
  223. 註:中共稱此時國軍正規軍減少到150萬,
  224. 列多夫斯基 斯大林與中國 59頁 新華出版社
  225. 列多夫斯基 斯大林與中國 60-64頁 新華出版社
  226. 馮客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聯經 2018年3月
  227. 楊奎松 中華人民建國史研究2 頁100 江西人民出版社
  228. 馮客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聯經 2018年3月
  229. 馮客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聯經 2018年3月
  230. 馮客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聯經 2018年3月
  231. 在亞洲澳洲工會會議上的開幕詞(1949年11月16日)《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1:130-138
  232. 列多夫斯基 斯大林與中國 143-144、147-148、181頁 新華出版社
  233. 馮客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聯經 2018年3月
  234. 沈志華 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3年 291-292
  235. 楊奎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2 頁149-151 江西人民出版社
  236. 黃文歡 滄海一粟——黃文歡革命回憶錄 解放軍出版社 1988年 頁264
  237. 馮客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聯經 2018年3月
  238. 楊奎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2 頁103-105 江西人民出版社
  239. 世紀中國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李福鐘 三民書局 2018年
  240. 楊奎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1 頁137-152 江西人民出版社
  241. 沈幸儀 一萬四千個證人-韓戰時期「反共義士」之研究 國史館 2013年 41頁
  242. ,四川省檔案館,JX1-834,頁75-77。轉引自馮客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聯經 2018年3月
  243. 世紀中國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李福鐘 三民書局 2018年
  244. 汪朝光 建國初期上海停映美國電影之研究 上海檔案史料研究4:124-137 三聯書店
  245. 馮客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聯經 2018年3月
  246. 馮客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聯經 2018年3月
  247. 沈志華 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3年 180-183
  248. 楊奎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2 頁134 江西人民出版社
  249.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 44
  250. 馮客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聯經 2018年3月
  251. 馮客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聯經 2018年3月
  252. 楊奎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1 頁252 江西人民出版社
  253. 林蘊暉、范守信、張弓 《凱歌進行的時期》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9年 218頁
  254. 馮客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聯經 2018年3月
  255. 毛澤東致葉劍英並告鄧子恢、譚政、饒漱石及張鼎丞,1951年1月22日,《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2:51
  256. 毛澤東給鄧小平、饒漱石、鄧子恢、葉劍英、習仲勳和高崗的信,1951年4月20日,四川省檔案館,JX1-834,頁75-77。轉引自馮客《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257. 陳雲文選 2:172 人民出版社 1995年
  258. 趙家樑 高崗在北京 174頁
  259. 師哲 在歷史巨人身邊——師哲回憶錄 中央文獻出版社 531頁
  260. 努力推行修正了的稅制 人民日報 1952年12月31日
  261. 馮客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聯經 2018年3月
  262. 關於加強中央人民政府系統各部門向中央請示報告制度及加強中央對於政府工作領導的決定(草案)1953年3月10日
  263. 沈志華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3:85-86 香港中文大學
  264.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 4:432-434
  265. 世紀中國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李福鐘 三民書局 2018年
  266. 據統戰部部長李維漢〈資本主義工業中的公私關係問題〉,1952年底全國工業總產值中,國營工業佔41.5%,私營工業30.6%,個體工商業、公私合營工業佔27.9%
  267. 姚旭 〈抗美援朝的英明決策——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三十週年〉,《黨史研究》,1980(5):13
  268. 馮客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聯經 2018年3月
  269. 馮客《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第11章 聯經 2018年3月
  270. 楊奎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2 江西人民出版社 162-169、172、178頁
  271. 沈志華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3:692-695 香港中文大學
  272. 黃文歡 滄海一粟——黃文歡革命回憶錄 解放軍出版社 頁265
  273.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273 香港中文大學
  274. 中共稱約5000人參加,範圍為四個區十餘個鄉
  275. 沈志華 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3年 273-280
  276. 毛澤東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的開幕詞 1955年3月21日 中共中央研究室編輯《毛澤東文集》6:392
  277. 馮客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聯經 2018年3月
  278.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275 香港中文大學
  279. Justus M.van der Kroef Communism in South-east Asia, Macmillan International College Editions, 220頁,1981年
  280. 張玉法 中華民國史稿 503
  281. 馮客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聯經 2018年3月
  282. 毛澤東 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
  283.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聯經 2018年3月第12章。
  284.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331 香港中文大學
  285. АЛРФ.ф.39. оп.3. д120, л.115-116
  286. 沈志華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3:116-119 香港中文大學
  287.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 毛澤東外交文選 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4年 259-262頁
  288. 1958年1月,毛澤東在南寧會議上針對此事說「罵我的東西我為什麼要看」。
  289. 馮客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聯經 2018年3月
  290.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699 香港中文大學
  291. 沈志華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3:399-400 香港中文大學
  292. 沈志華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3:415-417 香港中文大學
  293. 陳永發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聯經 2010年10月
  294. 陳永發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聯經 2010年10月
  295. 沈志華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3:703 香港中文大學
  296. 「八大決議上有那麼一段,講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種提法是不對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毫無疑問,這是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毛澤東〈做革命的促進派〉
  297. 沈志華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3:713 香港中文大學,另見〈關於生產新式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以及在中國建立綜合性原子能工業的協定〉
  298. 沈志華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3:739-743 香港中文大學
  299. 毛澤東 在莫斯科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的講話(1957年11月18日)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 毛澤東文集 7:327 人民出版社 1999年
  300.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6:635-636
  301. 新華半月刊 1958(2):107
  302. 周總理接見蒙古政府代表團談話記錄,轉引自劉曉原〈中蒙劃界史跡初探〉
  303. 謝振華 以「彭總精神」為鏡 爭做「四有」好書記
  304. 周恩來、薄一波、李先念、陳雲等 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記錄(1958年5月29日),周恩來傳(1949-1976),頁1365
  305. 中共浙江省二大二次會議〈開除右派分子沙文漢、楊思一、彭瑞林、孫章錄黨籍的決議〉(1957年12月13日),中共安徽省委擴大六次會議〈開除李世農、楊效樁、李銳黨籍的決議〉(1958年1月27日),中共甘肅省二大二次會議開除孫殿才、梁大鈞、陸為公等人的黨籍(1958年2月)此外還有青海省委書記孫作賓、新疆區委書記賽甫拉也夫、河南省委第一書記潘復生、遼寧省委書記王錚等人被批判。
  306.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107-115 香港中文大學
  307.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27 香港中文大學
  308.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 第七冊 115-118
  309. 劉少奇 中國共產黨中央為會員向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工作報告(1958年5月5日),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11:311-312
  310.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130 香港中文大學
  311.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59-69 香港中文大學
  312.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280 香港中文大學
  313.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135-136 香港中文大學
  314.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283 香港中文大學
  315.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171-173,217-225 香港中文大學
  316.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442、445、452、549、550 香港中文大學
  317.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 7:436,辛子陵 毛澤東全傳 4:217
  318. Roderick MacFarquhar, The Origin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Coming of the Cataclysm,1961-1966, pp 141-142
  319. 十世班禪呈周恩來七萬言意見書(摘錄) 《開放》 1997年2月 頁26-36
  320.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415-417 香港中文大學
  321. 叢進 曲折發展的歲月 182,191
  322. 中共中央關於採取非常措施解決當前糧油供應問題的緊急指示(1959年5月26日)
  323.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520 香港中文大學
  324. 烏有之鄉 大躍進時期的主要建設成就
  325.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524-525 香港中文大學
  326. 楊奎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2 頁225 江西人民出版社
  327. 金鐘 大躍進餓死人的新資料——中共官方人口統計研究 開放雜誌 1994年1期 52-53頁
  328. 關於為京、津、滬和遼寧調運糧食的緊急指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全鑒3:2621-2622 團結出版社 1996
  329.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627 香港中文大學
  330.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627-637 香港中文大學
  331. 楊奎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2 頁225 江西人民出版社
  332. 楊奎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2 頁212 江西人民出版社
  333.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下)》 873頁:「據統計,1960年全國總人口減少一千多萬」,丁抒《從大躍進到大饑荒》:1960年至1962年間非正常死亡人數分別是1778萬、1190萬和291萬,
  334. M.Taylor Fravel, Strong Borders, Secure Nation: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in China’s Territorial Disputes 普倫斯頓大學出版社 2008年 頁 46-47
  335. 沈志華 事與願違:冷戰時期中國處理邊界糾紛的結果 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2014年8月號
  336. 2017年8月,殷敏鴻曾致函大陸外交部求詳,外交部稱「信息涉密」。參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46120157
  337. 葛劍雄 葛劍雄演講錄 山西古籍出版社 http://www.aisixiang.com/data/76360.html
  338. 梁晉雲 中緬邊境劃界後武裝衝突對我國安全的影響 雲南警官學院學報 2013年第一期。
  339. 葛劍雄 中國邊疆問題的由來 http://www.aisixiang.com/data/115113.html
  340. 劉曉原 中蒙劃界史跡初探 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179期
  341. 一說爭議面積6270
  342. 未簽約
  343. 李育民 近代中外關係與政治 中華書局 2006-09-01
  344. 瞭望東方週刊 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談中國與鄰國的劃界工作 2005年 http://www.gov.cn/jrzg/2005-08/31/content_27899.htm
  345. 一說面積3394,得1190
  346.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642 香港中文大學
  347.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654 香港中文大學
  348.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252 香港中文大學
  349.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662-663 香港中文大學
  350.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670-684 香港中文大學
  351.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249 香港中文大學
  352. 馬共的革命與終結 炎黃春秋 2010年5月
  353.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55 香港中文大學
  354.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258 香港中文大學
  355.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710 香港中文大學
  356.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619-623 香港中文大學
  357.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66-149 香港中文大學
  358. 林蘊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312 香港中文大學
  359.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165 香港中文大學
  360. 世紀中國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李福鐘 三民書局 2018年
  361.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332 香港中文大學
  362. 楊奎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2 頁225 江西人民出版社
  363.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204-206 香港中文大學
  364. 世紀中國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李福鐘 三民書局 2018年
  365.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273-274 香港中文大學
  366.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335-338 香港中文大學
  367.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517 香港中文大學
  368.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339-341 香港中文大學
  369.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344-345 香港中文大學
  370.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347 香港中文大學
  371.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350 香港中文大學
  372.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352 香港中文大學
  373.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352-353 香港中文大學
  374.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355-357 香港中文大學
  375.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307 香港中文大學
  376.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359-360 香港中文大學
  377.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466-467 香港中文大學
  378.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363 香港中文大學
  379.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327 香港中文大學
  380. 楊奎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2 頁247-251 江西人民出版社
  381.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367-368 香港中文大學
  382. 卜偉華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6:24 香港中文大學
  383.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405-406 香港中文大學
  384.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427 香港中文大學
  385.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412-413 香港中文大學
  386. 黃文歡 滄海一粟——黃文歡革命回憶錄 解放軍出版社 頁265-268
  387.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38 香港中文大學
  388.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410 香港中文大學
  389. 錢庠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5:416-417 香港中文大學
  390. 卜偉華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6:16-17 香港中文大學
  391. 楊奎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2 頁225 江西人民出版社
  392. 馬繼森 外交部文革紀實 香港中文大學 2003
  393. 世紀中國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李福鐘 三民書局 2018年
  394. 馬繼森 外交部文革紀實 香港中文大學 2003
  395.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43 香港中文大學
  396.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159-162頁
  397.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163-164頁
  398. 世紀中國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李福鐘 三民書局 2018年
  399.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179-181頁
  400. 楊奎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2 頁259-260 江西人民出版社
  401. 毛主席接見印共左派大吉嶺縣委第二批學習代表團的講話
  402.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213頁
  403.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252-254頁
  404.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197-199頁
  405.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193-194頁
  406.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201-202頁
  407.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205頁
  408.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229頁
  409.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231-232頁
  410.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237-238頁
  411.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459 香港中文大學
  412.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272頁
  413.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38-39 香港中文大學
  414.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234、269頁
  415.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256頁
  416.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260、267-268頁
  417. 楊奎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2 頁295 江西人民出版社
  418.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56 香港中文大學
  419.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232-239 香港中文大學
  420.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2 香港中文大學
  421.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273頁
  422.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30、136 -137香港中文大學
  423.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289-293頁
  424.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38 香港中文大學
  425.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50 香港中文大學
  426.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0 香港中文大學
  427.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92 香港中文大學
  428.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7 香港中文大學
  429.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38 香港中文大學
  430.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445 香港中文大學
  431.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286-287頁
  432.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23 香港中文大學
  433.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19-120 香港中文大學
  434.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35-37 香港中文大學
  435.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63 香港中文大學
  436.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66-67 香港中文大學
  437.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68-70 香港中文大學
  438.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39 香港中文大學
  439.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20 香港中文大學
  440.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300-304頁
  441. 史景遷 追尋現代中國: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 時報文化 2019年8月 214頁
  442.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321 香港中文大學
  443.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24 香港中文大學
  444.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74-75 香港中文大學
  445.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71 香港中文大學
  446.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338 香港中文大學
  447.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68-70 香港中文大學
  448.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73-184 香港中文大學
  449.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371 香港中文大學
  450.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32 香港中文大學
  451.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299 香港中文大學
  452.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403 香港中文大學
  453.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25 香港中文大學
  454.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460 香港中文大學
  455.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410 香港中文大學
  456.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504-505 香港中文大學
  457.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651 香港中文大學
  458.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63、165 香港中文大學
  459. 馮客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 1962-1976 聯經 2017年 332頁
  460.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634 香港中文大學
  461.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634 香港中文大學
  462.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625-627 香港中文大學
  463.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159 香港中文大學
  464.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34、52頁
  465.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63-67頁
  466.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386 香港中文大學
  467.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65頁
  468.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68-69頁
  469. 史雲 李丹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8:306 香港中文大學
  470.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722 香港中文大學
  471.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25 香港中文大學
  472.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130-132 香港中文大學
  473.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474.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16-17 香港中文大學
  475.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729-730 香港中文大學
  476.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43 香港中文大學
  477.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150 香港中文大學
  478. 陳永發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聯經 2010年10月
  479.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29-42 香港中文大學,人民代表要由人民選舉 1979年1月1日 人民日報
  480.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130 香港中文大學
  481.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63-64 香港中文大學
  482.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67-74 香港中文大學
  483.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76 香港中文大學
  484.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478-479 香港中文大學
  485.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625 香港中文大學
  486.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158-162 香港中文大學
  487.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180-185 香港中文大學
  488.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506 香港中文大學
  489.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561-563 香港中文大學
  490.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88 香港中文大學
  491.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226-228 香港中文大學
  492.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536-538 香港中文大學
  493.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245-246 香港中文大學
  494.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673-679 香港中文大學
  495.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348 香港中文大學
  496.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336-338 香港中文大學
  497.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148-149 香港中文大學
  498.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351 香港中文大學
  499.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225 香港中文大學
  500.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630-631 香港中文大學
  501. 亞歷山大·潘佐夫 鄧小平:革命人生 2016年8月 聯經
  502.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406-407 香港中文大學
  503. 李福鐘 改造一個共和國 48-50頁,船夫 十年學潮紀實(1979-1989)北京出版社 1990年12月 61-80頁
  504.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284-296 香港中文大學
  505.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312-317 香港中文大學
  506. 世紀中國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李福鐘 三民書局 2018年
  507.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143-145
  508. 「黨報如果不千方百計辦成人民的報紙,黨報就沒有人民性,也就沒有黨性」,胡績偉在中央黨校的報告(1980年9月)
  509.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462-463 香港中文大學
  510.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427-428 香港中文大學
  511.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587-588 香港中文大學
  512.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610-620 香港中文大學
  513.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401 香港中文大學
  514.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435-438 香港中文大學
  515.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16.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17. 楊天石 功敗垂成的沈誠兩岸之行 世紀 2018年04期
  518.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19.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704-706 香港中文大學
  520. 亞歷山大·潘佐夫 鄧小平:革命人生 2016年8月 聯經
  521. 亞歷山大·潘佐夫 鄧小平:革命人生 2016年8月 聯經
  522.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160頁
  523.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24.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734 香港中文大學
  525.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26.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460-461 香港中文大學
  527.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28.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229頁
  529. 亞歷山大·潘佐夫 鄧小平:革命人生 2016年8月 聯經
  530.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31.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161頁
  532. 亞歷山大·潘佐夫 鄧小平:革命人生 2016年8月 聯經
  533.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261-262頁
  534.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229-236頁
  535.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266頁
  536.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126 香港中文大學
  537.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236-238頁
  538.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248-249頁
  539.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40.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249-251頁
  541.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254-256頁
  542. 蕭冬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0:732-737 香港中文大學
  543.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統計司 1984年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 中國統計出版社
  544. 中國與澳大利亞的關係 人民網 http://www1.peopledaily.com.cn/GB/shizheng/252/8884/8896/20020903/814236.html
  545. 亞歷山大·潘佐夫 鄧小平:革命人生 2016年8月 聯經
  546.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215-216頁
  547.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48. 亞歷山大·潘佐夫 鄧小平:革命人生 2016年8月 聯經
  549.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50.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560-562、570頁
  551.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163-165頁
  552.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53.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54.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55. 亞歷山大·潘佐夫 鄧小平:革命人生 2016年8月 聯經
  556. 亞歷山大·潘佐夫 鄧小平:革命人生 2016年8月 聯經
  557.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58.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311-312頁
  559.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60.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271頁
  561.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62.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10頁
  563. 亞歷山大·潘佐夫 鄧小平:革命人生 2016年8月 聯經
  564.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281-283頁
  565.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272-273頁
  566.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173頁
  567.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276-277頁
  568.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288-289頁
  569.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70. 「胡啟立提到鄧小平和一大批老幹部將退休的事。薄一波一聽,臉都氣紅了,問胡啟立:你是不是盼着我們都早點死啊?」,見楊繼繩《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
  571.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298-299頁
  572.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298-299頁
  573.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331-334
  574. 亞歷山大·潘佐夫 鄧小平:革命人生 2016年8月 聯經
  575. 楊天石 功敗垂成的沈誠兩岸之行 世紀 2018年04期
  576.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336頁
  577.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78. 亞歷山大·潘佐夫 鄧小平:革命人生 2016年8月 聯經
  579.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80.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173、188、338、340-341頁
  581.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216頁
  582. 楊天石 功敗垂成的沈誠兩岸之行 世紀 2018年04期
  583.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6.6
  584.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351-352頁
  585.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86.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87.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88. Sven Felix Kellerhoff,So wollte China 1989 in letzter Minute die DDR retten,Welt,https://www.welt.de/geschichte/plus202839652/Akten-Fund-So-wollte-China-1989-in-letzter-Minute-die-DDR-retten.html
  589.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90.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91.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573頁
  592.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175頁
  593.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94.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454頁
  595. 亞歷山大·潘佐夫 鄧小平:革命人生 2016年8月 聯經
  596.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97. 庫恩 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 171頁
  598.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99.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600.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601. 世紀中國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李福鐘 三民書局 2018年
  602.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471頁
  603.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604.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473頁
  605.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606.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607. 世紀中國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李福鐘 三民書局 2018年
  608.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2004年 176頁
  609. 世紀中國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李福鐘 三民書局 2018年
  610. 史景遷 追尋現代中國: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 時報文化 2019年8月 366頁
  611. 庫恩 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 197頁
  612. 庫恩 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 171頁
  613. 傅高義 鄧小平時代 201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614. 世紀中國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李福鐘 三民書局 2018年
  615. 史景遷 追尋現代中國: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 時報文化 2019年8月 367頁
  616. 史景遷 追尋現代中國: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 時報文化 2019年8月 375頁
  617. 陳永發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聯經 2010年10月
  618. 史景遷 追尋現代中國: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 時報文化 2019年8月 374頁
  619. 庫恩 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 208頁
  620.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193
  621.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 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622. 袁鋼明 中國鋼鐵工業-在宏觀經濟變動中發展 2007年3月
  623. 唐明輝 現階段江澤民權力穩固性芻探 共黨問題研究 1999年3月 頁21
  624. 史景遷 追尋現代中國: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 時報文化 2019年8月 384頁
  625. 世紀中國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李福鐘 三民書局 2018年
  626. 該文為打印稿,名為〈影響我國國家安全的若干因素〉,《北京之春》稱為鄧力群所作。
  627.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191
  628. 楊繼繩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 192
  629. 包淳亮 江澤民在十六大全面退休的可能與挑戰 共黨問題研究 2000年10月 頁91-92
  630. 蔡霞 失敗的黨 外交政策 2020年12月4日
  631. 寇健文 中國政治情勢:高層政局的演變 頁16-21
  632. 加藤嘉一 我眼裏的薄熙來 紐約時報 2013年9月10日
  633. 蔡霞 失敗的黨 外交政策 2020年12月4日
  634. 加藤嘉一 我眼裏的薄熙來 紐約時報 2013年9月10日
  635. 史景遷 追尋現代中國: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 時報文化 2019年8月 420頁
  636. 世紀中國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李福鐘 三民書局 2018年
  637. 史景遷 追尋現代中國: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 時報文化 2019年8月 403-404頁
  638. 史景遷 追尋現代中國: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 時報文化 2019年8月 412-413頁
  639. 史景遷 追尋現代中國: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 時報文化 2019年8月 415-416頁
  640. 史景遷 追尋現代中國: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 時報文化 2019年8月 421頁
  641. 史景遷 追尋現代中國: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 時報文化 2019年8月 4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