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威夏寺的泰柬边界争议
首页 > Portal:社会科学 >School:东南亚研究>>柏威夏寺的泰柬边界争议
泰国与柬埔寨两个虔诚的东南亚佛教国家,最近为了一座印度教寺庙兵戎相见,闹到国际法庭下令两国撤军。这是怎么回事?
这座引起争议的柏威夏寺,建于印度教仍流行于东南亚的公元九世纪,寺中原本供奉印度教湿婆。十三世纪后,随着印度教在这一地区的衰败,柏威夏寺逐渐融合佛教元素,成为佛教寺庙。
柏威夏寺建于陡峭山崖之上,融和自然景观、建筑艺术和宗教功能为一体,寺内处处皆是精美的古代石雕,虽历经千年沧桑,然风华不减。2008年,柬埔寨以柏威夏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顺利通过,却也因此掀起风波。
法国的烂摊子
编辑柏威夏寺位于泰柬两国边境海拔525米的马夸山上,靠柬埔寨这边是陡峭的山崖,香客只能由泰国一侧沿山坡拾级而上进入寺庙。
1904年,当时的暹罗(现今泰国)与殖民柬埔寨的法国官员协商边界,双方同意沿马夸山山脊划定边界。由于柏威夏寺位在崖顶,若按照山脊划边界,柏威夏寺应在暹罗界内。但法国官员在3年后拿出的边界图,柏威夏寺却被划入柬埔寨一侧。国势较弱的暹罗政府尽管有异议,但仍接受了这张边界图。而这张图,也成了日后国际法庭判决的重要依据。
柬埔寨于1953年 脱离法国独立,泰国军队随即于次年占领柏威夏寺,柬埔寨一状告上了国际法庭。国际法庭依据当年的法国人绘制的边界图,判定该寺属于柬埔寨,泰国并应归还寺 内原有文物。泰方虽然抗议,表示那张边界图违背常理,是在法国强势主导下的无效文件,国内也掀起大规模示威,但事隔一年,泰国仍屈服于国际压力,自该寺撤 军。幸亏柬方也释出善意,表示泰国公民进入寺庙无须办理签证,泰国政府也不必归还寺内流失的文物。
原本就此相安无事,但是在2008年柏威夏寺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双方再起争议,数度驳火,互有伤亡,当地平民百姓也纷纷走避。海牙国际法院今年七月决定,泰柬双方必须立即停火、自该寺周边撤回军队。两国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彼此都知道短时间内不可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也就暂时休兵。
上帝的不归上帝
编辑泰国和柬埔寨两国,相似之处甚多:两国都有皇室制度,两国多数人民皆信仰佛教,每年的四月,两国都庆祝泼水节。不过这些相同之处,并不能保证彼此不会起争执。
对于柏威夏寺的争端,有人说,柬埔寨是为了赚更多的观光财,所以急着将柏威夏寺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以致泰国方面不满。也有人说,泰国之所以态度强硬,是因为反对派煽动民族主义,迫使泰国政府必须采取激烈的军事行动。
这些都是理由,但是对于化解争端没有帮助。由于说不清的纠葛历史,即使国际组织今天再将柏威夏寺判给泰柬任何一国,另一国必定还会抗议,然后不久之后,再起争端。
柏威夏寺究竟是哪一国的?或许不该这样问。基于宗教信仰而存在的各式建筑,理应是诸神诸佛的领地,怎么会属于世俗的“国家”呢?该问的是,千百年来,各国的疆域随着各国国势的强弱而消长,然而,人民的幸福是不是也随之高低?
来源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相关研究
编辑Main Author
编辑張正(四方報總編輯)(原標題:誰的廟?泰國柬埔寨相持不下)
- 本文以创用CC by SA 释出,其他编者请查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