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引子

编辑

薛定谔猫的逻辑障碍完美解决表述:

编辑
首先我將幾個概念描述一下
原子的衰變:假定人類在這個實驗中是沒有能力判斷原子衰變的精確結果,我們只是觀察到在很多個原子中,過一段時間後有哪些原子會表現出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狀態(衰變前的狀態稱為1衰變後的狀態簡稱2),我們不斷的去觀測,發現我們對一個A原子來說,我們只能夠得出兩個答案:在一個小時之後,A原子從1變成2,或不變成2.(簡化為A1,A2)。經過我們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總結,我們發現了一個規律,我們這樣稱呼這個規律:A的半衰期為一個小時!
對於兩個原子A和B,得出的答案是:一個小時後,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果中的一種:
A1,B2或A1,B1或A2,B2或A2,B1 。
假設1:我們不知道「機率(狹義上指半衰期)」是個什麼(不要慌張,這沒什麼,你不用為此擔心這是什麼可怕的事情,你不會為此而失去什麼。)並且當初始條件設定後,不管我們知不知道「機率」實驗結果也不會改變。(你知道萬有引力,蘋果會掉在地上,你不知道萬有引力,蘋果也會掉在地上。)
假設2:在理想的情況下只要一個原子衰變,開關必然被觸發,貓必死。
我們將原子放了進去,過了一段時間後。當我們打開盒子,我們看到貓死了!
這是現實。
然後我們檢查了原子A1,我們發現原子A1變成了A2!(A1=貓死亡,A2=貓活著。)
我們再次做這個實驗
過段時間之後,我們打開盒子,貓活著!
我們檢查原子A1,我們發現原子A1沒有改變。
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它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重複這樣的實驗,我們得出的答案將永遠只有一個!只有在我們打開盒子之後,我們才可以知道它是A1或A2!
是的!機率是什麼?我完全不知道!這就是答案!它就是我們能夠得到的答案!其他什麼都沒有。
可是我們發現了關於A1和A2的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我們做了很多次實驗後發現,在實驗里只用一個原子,我們得到的結果是:
10000次實驗,我們失去了4999隻貓。
20000次實驗,我們失去了10001隻貓。
100000,我們5003隻貓。
1000000,500036
100000000,50000985
……
我們繼續這個實驗在不同數量的原子情況下做它,每個情況中,實驗10000次。
在一個原子的情況下,我們失去了4999隻貓。
二個原子的情況下,我們失去2499隻貓。
三個原子的情況下,我們失去了1252隻貓。
……
於是我們改變實驗時間,我們第一次等待1個小時,第二次等待2個小時,第三次等待3個小時……
我們得到的結果是:我們打開盒子,看到貓死了。
我們打開盒子,看到貓死了。
貓活著
死了
活著
……
我們的實驗進行了一百萬次,大量的結果讓我們看到這樣一個事實:
1~100000次實驗中,我們失去了N1隻貓。
100001~200000,我們失去N2隻貓。
200001~300000,我們失去N3隻貓。
……
我們把數據比較發現這樣一個情況:
N1>N2>N3>N4>N5>N6……>N10(我只是知道這樣一個趨勢,或許專家們可以用他們的機率計算出準確答案。)
於是我們說:如果實驗持續的越久,貓死的越多。我們要檢驗這個情況,於是我們又做了下面的一個實驗:
我們改變實驗的等待時間,(T=1小時,10000次實驗),(T=2小時,10000次實驗),(T=2小時,10000次實驗)……
每10000次實驗中,我們分別失去了
4997隻貓,(T=1)
2503隻貓,(T=2)
1249隻貓(T=3)
……
我們失去的貓=實驗次數*1/2,(T=1)
實驗次數*3/4, (T=2)
實驗次數*7/8, (T=3)
實驗次數*15/16, ........
實驗次數*31/32,
實驗次數*63/64,
實驗次數*127/128,……
我們驚奇的發現,我們只改變我們的實驗次數,死掉的貓=貓的總數*{ (2實驗次數-1)/2實驗次數}!不過,忘掉這個公式,你只要記得這樣一個結果:
(1).
一次實驗中加入大量原子,所有實驗結束之後:活著的貓很少;一次實驗中只有少量原子,所有試驗結束後,活著的貓很多。
一次實驗的持續時間很長,所有實驗結束之後,活著的貓很少。一次實驗的時間很短,所有時間結束之後,活著的貓很多。(這是符合事實的描述)
(2).有了(1),我們想當然的說:
一個實驗持續得越久,貓活著的可能性很低,一個實驗中加入越多的原子,貓活著的可能性也很低。
一個實驗持續的越短,貓活著的可能性很高,一個實驗中加入越少的原子,貓活著的可能性很高。(人類對事實的一個簡化。)
請問:什麼是貓活下來的「可能性」?或者,我們可以將貓活下來的「可能性」稱為「機率」?
如果,這些可以被稱為「機率」,那麼我們又得到了一個有趣的常識,如果實驗的所有可變變量都是1(即實驗次數,等待時間,原子數目等不改變),即你們只做一次實驗,你們將永遠不知道機率這個概念!你們永遠得不出1的描述!(這既是Z的一個等價描述。)
你們看,所謂的機率是無法對純粹的「1」起作用的,只有實驗變量表現出「變」的性質下,你才能看到這才些結果,你才會產生機率這個概念!
這樣我們談論機率才有意義,如果你只做一次實驗(它是一個為「1」的可變量),你能夠得到的只是在你打開盒子時看到的狀態,如果你做了很多次實驗(它是一個【「非1」即實驗次數表現出了「變」的性質】的可變量),機率則可以從你的實驗次數中貓的死亡數量上表現出來。如果你做實驗原子數目增加(它是一個【「非1」即原子數目】的可變量),機率則可以從你的實驗次數中貓的死亡數量上表現出來。
(而時間這個變量,它本身沒有意義,必須結合重複的行為,它才能表現出它的意義,它讓每一次的重複都不同!它的存在讓你不管怎麼重複一樣的行為,你都無法得出和上一次觀測一樣的答案!這是Z的一個等價表現,即時間這個概念必須依靠變化才能夠成立,我將在以後討論它。)
現在我們知道了:機率對可變量「1」是永遠無效的,當非「1」的值存在時機率會表現出效果,當這個值與「1」的差距越來越大的話, 機率會表現出越來越準確的判斷,它的誤差對於整體來說會越來越小!
你會問:如果是0呢?(那意味著,原子或貓,有一個不存在,也或者你不去觀察結果,這個實驗就算不上實驗)
你會問:如果是1.5,3.8這一類的數值呢?(那意味著你做實驗不完整,你做到一半就放棄了,例如0.5,意味著你的一個實驗進行到預定時間的1/2就停下了,它稱不上一個完整的實驗,它也沒什麼意義。所以只考慮整數。)
看看Erwin Schr?dinger's Cat在說些什麼吧。
一次實驗的結果,一隻貓的死活,一個原子衰變的機率聯繫在了一起,這三者是等價的,我們要考慮的東西只是一個原子是否會衰變,而機率永遠對「1」這個概念不起作用,所以機率在「一隻貓」這個描述上失效,而我們通過大量的實驗觀測,得出原子衰變的機率(但是衰變只是一個機率,這個機率不對「1」這一概念起作用!即等價為原子衰變的可能性對於「1」這個概念是不存在的,應為1就1!1就是意味著「不變」!1就是意味著確定!所以你無法從1得出機率這個概念,把建立在非1基礎上的「機率」用在1這裡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們只能夠預測原子數量產生變化後的觀測結果!而原子數量不發生變化,它就是1!原子衰變機率在這裡失效!所以一次實驗中判斷貓的死活是不能夠用「機率」這個概念的,如果用了,我們就會得出:
這隻貓,它即死又活!
所以我們本質上就是在挑戰機率存在的基礎,如果能夠知道原子衰變的必然結果(等價為對1有效的概念),那就不會有衰變幾率這個描述!貓也就不會即死又活。
在Erwin Schrödinger's Cat實驗里,我們只有能力描述:
我們不知道我打開盒子前貓的死活,貓的死活對於它自身只有一個結果,但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只能說我們不知道!我們只能說貓它自己知知道它活著!它不知道它是死的!我們對於它在盒子里的狀態我們只能說我們不知道!(它等價的描述就是:你不知道原子在打開盒子前是否衰變,所以你不知道貓是否會死掉,你只能說你不知道這次實驗中當你打開盒子時貓是否會死,或者說你只有這個權利這樣說!但是當實驗次數多了,你有資格用機率去解釋,那些貓里大概多少只會死!)
現在,你難道還覺得討論一隻貓的死活和一個原子(一堆數量不變的原子)的衰變機率有意義麼?或者說,你將挑戰Z,我期待你的駁論!
(原子衰變能否被必然的判定我並不瞭解,我的描述只是建立在衰變不可被確定的這個基礎認知上,如果可以被確定那麼請忘了我說的這些。)
註:機率對1無效,即可變量如果是1的任何描述(等價為只有不是1它才能被稱為可變量,1隻是一個量的表述,而這個量變化成非1的量才可以給它冠以「可變」量這個詞的意義),「機率」這一概念在對象身上不可被觀測,等價為機率無意義。
人們幾十年來都把機率用在「1」上,這是我覺得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事情,我想不通爲什麼人類會有這種奇怪的,不可思議的想法?

前言

编辑
我不知道這是什麼,就如同牛頓在研究蘋果時也不知道「力」是什麼,所以他研究出來之後,力就是牛頓,所以我寫的東西就是我名字的第一個字母Z。
在這裡,我根本無法得出死亡的必然性,我想它會把人類帶入到一個真正字面意義上的「不朽時代或永生時代」。我想,沒有什麼比我寫的東西更加客觀與真實了。
請原諒我的無知,我想,真正的永恆是無法被證否的=人類從來都沒有否定掉的「東西」=不管牛頓知不知道萬有引力,蘋果都會落地……
它是我的論文嗎?我不了解它,它就像是全人類文明至今的一個簡介,它似乎可以得出人類的思維奧秘,世界矛盾……,如果硬要說人類至今所追求的永恆是什麼,我想我可以幫助人類來把永恆重新定義一下,或許人類對永恆的定義並不完善,我將它用更加中立的方式闡述一下,大家看上去它似乎不像「永恆」這兩個字的表面意思。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將告訴我們人類應當如何保證我們的思維延續,讓我們可以有一個清晰的辦法脫離現有的自然衰老所導致的死亡,讓我們可以維持我們的「思考」能力。
如果它不被一些硬性規則強制性刪除,那麼我將和所有對其質疑的人一同將它完善。我寫這個條目的原因即是:當我思考,人類是否能夠構建一個支持人類思維運作的平台?我發現我無論如何都無法證否它,所以我將在這裡寫出來,希望全世界看到它的人不斷地對它質疑,最終放棄它或完善它,讓人類可能在真正意義上邁入永恆!

不朽論

编辑

序章

编辑
就如同從亞裏士多德那個時代,人類就在尋找著一些東西,我記得歐幾里得幾何里的點和線這些概念,還有那些在現在的初中課本上為人所知的一些基礎物理原理,例如一塊木頭的質量等於它令盛滿水的器皿溢出的水的質量(那個時代或許這些概念並不是很清晰,據我所知似乎是牛頓的時代人類才對重力和質量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知。)
我記得,人類所謂的科學中的物理,似乎是從牛頓經典三定律的建立為主,而後開始完善的,然而在這之前,哥白尼的日心說似乎是與神學相關及其深刻,而後伽利略的研究同樣和教廷牽扯甚深,牛頓在建立經典力學後的晚年將心力花在了神學之上。
然而現在,我們科學家有著怎樣的信仰?有神?無神?這意味著什麼?
Stephen William Hawking是一位天體物理學教授,之所以要談及他我想是因為他的那本時間簡史讓他進入了我的視線,在我對他的資料中,他似乎不相信神存在著。
Albert Einstein,建立相對論,解決了在大尺度情況下,牛頓力學預測值的誤差。同時解釋光的波粒二象性,為此他似乎獲得了1921年的諾貝爾獎(也許我記得不准)。
他和Niels Bohr對於量子力學的認知分歧,進行了長久的爭論,期間引起我注意的,或者是感興趣的就是「光盒子」討論,對於上帝,神這一類東西他們依舊是無法定義清楚:到底是否存在一族M定律,制約整個宇宙?
Erwin Rudolf Josef Alexander Schr?dinger說的那隻貓佯謬:這隻貓的死活真的是佯謬?難道它既是死的又是活的不可以是一個常識麼?
強核力,電弱力,引力,它們似乎應該是可以被統一在一個理論里,它們似乎應該是一個東西的不同表現!現在的物理學家門似乎都這麼想著。

第一卷 總綱—Z與MOD/神纲

编辑
one
那麼,我想問,是否存在一族理論或規則或公理,或許是一個其他的東西,亦或者只是一族描述,它可以解釋它的自身,以及我們的一切?它就像是一條不知終點與起點的路徑,而我們人類只是這個路徑上的一個點,我們是這個路徑構成的一份子,我們的一切就是,我們經過的路徑,而除此之外的一切都不屬於「我們」,那麼這個被稱為Z的東西,它應該是包含我們經過的路徑與未經過的路徑。(不同於物理學尋求的M族理論,它包含的更多。姑且將它用「Z」來表示。)
two
如果神是存在的,并且它创造了我们的一切,那么我们的一切都是神的思想所创造的,而我们将会以我们的视角来看这一切,并且现在的“我们”找不到对于神来说“我们”很特别的证据,我们只能以我们双眼来看这神所创造的世界,只能用我们的身体来感知这个世界……
…………………………………………………………………………
我們似乎可以從这一點來入手,我想,這就是Z所包含的第一個描述.
Z—I(意義性)
Z是人類可以理解的,並且可以解釋一切的信息,它是屬於一切信息,同時它是一切信息對於本身的一個簡化表現,以至於我們可以通過它的變化來構成一切信息。
總結:z可以被人類理解。
Z—II(符合所有觀測)
對於Z—I描述中所得到的一個衍生:「一切信息」既是我們已知的一切和未知的一切,而Z可以用人類可以理解的方式去闡述一切已知的,並且可以解釋未知的東西。(必須注意!這是指我們現在未知的東西,將來一些未知的東西出現了,Z依然可以去完美的解釋它,讓那些出現的東西變成已知的)。所以,Z可以解釋已知的一切,而將來出現的,Z也可以解釋,Z允許將來任何被我們所觀測的現象存在,並且只要有足夠的歷史信息,我們可以計算出將來的情況(注意!計算並非決定論,它只是計算一個趨勢化的東西,它不可能計算出諸如量子路徑一類的不存在的東西,這個計算不同於以往的任何定義,它只是人們建立在自身認知的基礎上,對將來情況的一個較為精準的描述,它是客觀的,必須建立在必要的信息基礎上。)
例:
我們知道一個光量子的發射口,並且知道它打在了顯示屏上,但是我們永遠無法測出它是通過哪一條路徑從發射口發出而打在顯示屏上,這是我們人類目前只能接受的事實。然而這是否意味著,根本就不存在所謂我們直觀上認為的路徑?是的,看看路徑是什麼,A點到B點的連線?
它是什麼,線是什麼?點又是什麼?這些東西存在麼?
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即不存在所謂的點與線這些事物,它只是我們對於現實觀測中的一些現象進行了一種簡化。你將永遠無法看到什麼是線和點。
或許你在嘲笑我:難道你寫這篇東西的時候沒有注意到「?」的下半部份不就是個點麼?
是的,它不是點,它只是數不清的光量子在整個顯示器中的一個分部,這個區域包含的光量子與白色部份不同,所以它被眼睛區分了出來,它不是什麼「點」這一類的東西,你之所以認為他是一個點,那是應為你的思考只是從「問號」的構成這個概念出發的。而實際觀測到的信息則表明,它只是光子信息反應在人眼中的一個變化。
你會說,你是在強詞奪理,那光子是什麼?
好吧,量子力學是如何描述的?我不知道那些專業,學術一類的詞語,然而我們只是發現,光線被弱化到非常細微的情況下,它就像是斷斷續續的,就如同雙縫實驗中光子的信息被放大後是一塊一塊的。它是不連續的,所以我們想當然的說它是粒子!
然而你能夠告訴我,這世界上有什麼是連續的麼?
是的!你必須承認,從人類文明誕生起人類從未找到過所謂的絕對連續的東西!你必須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所能夠觀測到的一切,都可以被分割,那麼這些東西是算不上連續的,人類所謂的連續這個概念,只是對一個被觀測物體的特徵的一個描述。
所謂的連續,也就是如同「線」這一概念一樣,從未被人類觀察到過,它只是人類對一個事物想當然的描述!
而Z-T中計算的含義,既是,只要有所謂的能夠讓我們產生點,線這一類想當然的描述的「事物」,我們就可以用這些描述去延伸出該「事物」一些複雜的變化,然後這些描述必然與被觀測的現實是等價的!!(請注意我用了「必然」這個詞,它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它不是空洞的,它是建立在現實必然可被觀測這一事實上,既然現實必然可被觀測,那麼即現實必然可被描述,而z的描述必然與現實被觀測後的描述等價,請注意它是不衝突的,它不是「拉普拉斯妖」這一類的決定論東西,這個等價不是絕對一致的意思,它只是目前最詳細合理的描述,Z—T的基礎就是符合所有觀測,如果Z所描述東西和現實不符合它就不是Z!所以Z必然與現實觀測相符合!也既是Z必須也只能和現實觀測相符合,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選擇。而其他用點線這一類概念的描述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它不可以被稱為Z。例如量子力學與相對論這兩個理論所適用的領域。
總結:z與所有的現實都符合。
Z—III
關於Z—II的一個延伸,即「所有可被觀測的現實」包含了人類的想法,自然界,等等一切的概念。
總結:Z允許一切存在的合理性!。
Z—IV
不管在何時,都是正確的!
Z—V
Z在人類看來,它是一族自洽的描述。
Z—VI
任何判定性的描述都是依賴於被判定的現實!(應為世界上存在「不理解」這一判定,所以Z-I存在,應為世界上存在「不可被觀測的現實」這一描述,所以Z-II存在,應為世界上存在不合理「這一判定」所以Z—III存在,應為世界上存在「錯誤」這一判定,所以Z-IV存在,應為世界上的所有理論都無法自洽,所以Z-V存在,因為世界上存在不依賴於現實的判定性描述,例如:絕對沒有絕對的。這一類描述所以Z-VI存在)
Z—VII
Z-I,Z-II,Z-III,Z-IV,Z-V,Z-VI,Z-VII全部都是等價的!即Z-I=Z-II=Z-III=Z-IV=Z-V=-Z-VI=Z-VII=Z-I。並且它允許任何等價的描述加入這個等式。
-----------------------------------
Z-VIII:人類本身也是正確的,但是我們只能承認,人類的想法只是對現實的近似描述,我們只能說,我們的描述符合現實,我們永遠沒有權利說現實是被我們描述出來的!
……

附加

编辑
人類從未找到過具有絕對「不變」/「靜止」這種性質的可被觀測存在,所有的「不變」/「靜止」這一描述都是建立在對於可被觀測的變化/運動的存在之上。
人類從未找到過點,線這一類的可被觀測體,所有的點,線這一類的描述都是對於非點,線這一類存在的一個簡化。
人類從未發現過「0」/「無」這些狀況的存在,所有的「0」/「無」都是建立在非「0」非「無」的狀況的基礎上,只不過一些狀況對人類的影響非常微弱,微弱到無法被直接感受到,人們就將它稱為無/0。(有一個歷史階段證明了它,古希臘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認為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原子之外就是虛空。空氣層被認為是不存在的,但是之後,對於以幫浦抽水只能達到某一高度極限以及越過某一高度以上的虹吸管即不發生作用等現象當時的解釋為由於幫浦作用不完全或者在虹吸管中有一股神祕未知的力所致;而空氣具有重量以及承受壓力的觀念也是後來逐漸地為人所理解與接受。但是人們得到這一現象後理所當然的認為隨著高度上升,慢慢的就會趨向一種「真空/無/0」這一概念。事實上!我想要說的是,你太主觀了!你只能證明你將那裡一些能被你當時所用手段檢測到的東西抽走了,你只具有這樣的描述權利!你沒有資格去說它什麼都沒有。應為我們現在可以很簡單的證明電磁波一類的東西可以在裡面暢通無阻!你沒有權利決定自然是什麼樣的,你只有權利描述你做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可以產生的一些影響。)
人類的一切描述只有基於現實才具有永恆的正確性,人類的任何實驗!
例如雙縫實驗:
人類只能這樣說:我通過我的方法,無法檢測出量子的「單一路徑」這一概念的存在!(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它證明了即使在這種極限尺度下我們依然無法找到「線」這個概念的實體!它確實就沒存在過!)並且我拋棄了這個「單一路徑」的概念,用「歷史求和」這一概念去描述它,讓我們可以用歷史求和思想去描述隨著時間變化後量子的行為,而我們用以前的方法則無法做到「這樣的事情」,並且我們認為做到「這樣的事情」對於我們所追求的目標來說是現有結果中最好的一個!
而0,點,線這一類的概念,只能說:它是人類進化至今或者說它是人類用來瞭解這個世界的一種手段,如果它的描述可以與現實相符合,那麼我們就用,如果不符合我們沒必要去扭轉現實!因為我們只能接受現實!
你會說,現在的科技不是改變了現實麼,我們可以改變世界!
我想這樣說:現在的科技只不過是人類接受了一些曾經沒有注意到的現實!
人類發明了用0,點,線這一類的概念,並且用這些概念去描述一些現實,但是這些概念的意義也只是去描述現實!人類發現他們可以用通過這些概念控制現實狀態的變化(現實會變,這就是未來,將來,以後這些概念的 由來)!而他們的歷史經驗告訴他們,曾經有一些狀態是不想改變的,所以他們用這些概念控制現實狀態的變化趨勢,讓現實變得和那些歷史經歷中不想改變的狀態非常相似。
他們發現這些概念可以做到!所以他們會高興!(這不是主觀,這是事實,只不過觀測對象是人類歷史,請不要覺得「高興」這個詞主觀,不科學,或者是其他的不和諧,這隻是我對人類常識形成的一個推論中的一個描述,你也可以理解為:所以人類將來會更普遍的利用這些概念。)
而後人類又用了這些概念做了很多事情,讓他們可以關注到更多的曾經未曾注意到的現實,人類曾經成功的用0,點,線這一類概念解釋現實,所以這個經驗讓人類繼續用這些概念去描述現實,但是隨著他們接觸到越來越多曾經不曾注意到的現實,他們發現以前的那些概念不足以去很好的解釋現實,於是他們就去完善那些概念。
這也可以說是相對論的由來,廣泛的說,它是人類發展到現在狀況的一個合理的詮釋。
但是,當人類發現現實中的一些東西用0,點,線無法解決了!是的不管怎麼去做,都無法解釋!人類就無法理解了!因為人類通常全都是用0,點,線這些概念去描述現實的,如果這些東西無法用來描述現實了人類就束手無策了!他們的經驗無效他們就會說:這東西違反常識,違反直覺!
Albert Einstein堅持用原來的0,點,線,但是Richard Phillips Feynman(我對量子力學的認知是通過他的歷史求和法,所以我最瞭解的量子表述也就是歷史求和)放棄了那些東西,因為原來的東西只是一個描述現實的工具,他用另一種方式去描述了現實。所謂的「唯一路徑」從來就未曾被檢測到,全世界不管你怎麼做都測不出絕對意義上的唯一路徑,只不過在宏觀尺度下一個事物的路徑表現的像是一條線而已,在量子尺度下該事物的路徑波動極其劇烈,它根本不能用線這個概念去描述!
而量子糾纏現象只是曾經未曾發現而已,你沒有資格說它是不存在的,你只能去接受它,這是Z的基礎,接受事實!
終:看看Z是什麼!
我們有一個可以解釋這世間一切問題的理論!我們把它稱為Z。
你會問我,那麼在具體點,Z是什麼?
哈!我想說,這就是Z,它就是這樣,你難道還想知道點什麼?
你是在開玩笑麼,這些東西能幹嘛?(你一定是認為我瘋了!,有些時候我自己都這麼認為!但是我用Z可以解釋一切!抱歉,我好像誤導了你什麼?沒關係,Z就是我上面所說的,現在讓我來用Z作一些有趣的東西,比如通過Z來解決一些問題,我想我可以用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讓你來理解它是什麼,即使你不知道Z-I=Z-II=Z-III=Z-IV=Z-V=-Z-VI=Z-VII=Z-I這些東西。
我該如何讓你理解呢?這裡我要提及一個遊戲:skyrim!
是的,玩過這個遊戲的老手基本都會去裝一些外掛MOD!
Z就像skyrim這個遊戲一樣!如果說Z是skyrim本身,那麼我們這個世界的所有理論都只是外掛MOD,不過Z比skyrim強大的地方就是,Z已經升級到一種完美的版本,它可以完美的與外掛mod兼容,並且它允許外掛MOD自身可以衝突,可以不衝突,即兼容性。最重要的一點是:你可以改變自身與外掛MOD,外掛mod與外掛mod的兼容性,你可以讓一切都兼容或是不兼容,只要你想!(註:僅兼容性而言,例如mod的類別,方便性等等一概不考慮它們!)應為能夠掛在Z上的mod就必然是兼容的,這是Z成立的基礎,理論上一切都可以掛上。這樣會有一個等價的描述,既是現有的一切在Z中是不衝突的!
這就是Z !那麼接下來我將給Z掛上第一個MOD!

第二卷 First mod to Z :人之篇

编辑

第一章 我是什麼?

编辑
人類,是什麼?
我們是否能夠描述一些東西,讓我們能夠瞭解我們?
我該如何去解釋我是什麼?
最重要的是,我要保證我的解釋對於整個人類來說,是人類對自我的認知的程度的一個總結,或者它是一個提升……
這就有了一個有趣的相關衍生:如果我能夠解釋我們,那麼這個解釋就包含了我們的感情,文明,歷史,科學,政治,藝術,經濟——宗教(上帝或是其他的神)等等等等,它包含了一切,包含了我們的認知,同時如果它解釋了這一切。(基於Z-III)
那麼,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因為這一切是我們所描述的,所以我們可以解釋這一切!(因為基於現實的描述與基於現實的解釋是等價的,基於Z-VI)
這,既是我將要向你們表述的第一個定理:
我們只能在「我」的基礎上認知現有的一切。(基於Z-VI,將世界分為「我」與「其他」這兩個描述。)
(我們現有的一切,都只是我對和我作用的信息的綜合描述。基於Z-V。)
首先,我想我該找到一個形容我的方式,以便於讓我們能夠清楚的瞭解「我」是什麼一個東西(Z-V)。
根據第一定理,「我」可以描述為人類生命個體,其特徵是具有四肢的哺乳類動物(生物學專家可以把它說的更精確些,但這些不重要)。這樣我們看看,如果一個人少了一條胳膊,或者一條腿,那他還可以被稱之為人類生命個體麼?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我們只是會說,這個可憐的傢伙是個殘疾,他當然是我們的一份子。
那麼他同時少了一個腿和一個胳膊呢?他依舊是我們的一份子!似乎答案一樣呢。
那麼他同時少了兩個胳膊和兩個腿呢?他……你似乎太殘忍了?或許你會出現這一類與判斷標題沒有什麼貢獻的想法,但是你還是會認同他是我們的一份子。
那麼接下來,我還要問,如果他只剩下一個腦袋了,他還是我們的一份子麼?當然,這是肯定的,霍金先生用他的人生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即使只有一個腦袋,依然可以比大多數人更加出色,依然可以得到尊敬……。
既然如此,我再問一個問題,如果這個人沒有了腦袋,只剩下軀幹,那麼,他還是我們的一份子麼?或許有些人的回答是,即使他死了他也是我們的一份子!(然而在這裡我們討論的不是這些東西,我們不需要你通過這個回答來表現你對於人類是多麼的重視)
正確的,符合實際觀察經驗的答案應該是:沒有了腦袋,他只是一具屍體,過不了多久,他就會變成泥土,他將變成它。
好吧,說了這麼多,我想我們能夠把「我」更深層次的定義一下,「我」就是人類個體的思維中樞,位於被稱之為頭部的部位。或許大膽一些的說,「我」又可以被稱為名為大腦的器官。
真的是這樣麼,我想沒有視覺,沒有聽覺,沒有觸覺,味覺,嗅覺,這個「我」可以幹什麼呢?
可以思考!有些人會這麼說吧。想一想,你在太空中閉眼休息的時候,你的味覺,和嗅覺保持在一個零的值上波動。這似乎是對「我」的一個最靠近的模擬。
好了,幻想結束,看看現實,我們需要五感。如果沒有了它們……失去它們,從現在的認知上來說,你將無法和別人交流,是的,你將面對這樣一個事實:
你不知道你對於外界該做什麼(別人打你但是你不知道躲避,即使被打了你還是不知道),你做了什麼你也不知道(你不小心踩了別人,但是你不知道這些)。應為你無法接受外界的信息。
對於你來說,你無法從外界獲得任何對你足夠產生影響的信息(那些微粒子,像是非常微弱的電磁波,這一類的東西會對你產生一些極其微弱的影響,因為它們會和你的腦組織中的基本構成原子產生作用,並且這在人 類的現實中是無法避免的,但是你無法察覺。所以我們可以忽略這一點,進而我們這樣假設:你完全無法與外界的信息接觸,你可以想像有一層屏蔽,擋住了一切從你身體傳遞給大腦的信息,但是你的大腦發出的信息可以單方面的傳送給身體。),你只能靠著大腦去思考曾經存在的信息,或許讓他來給肢體下達一些指令,你只能根據曾經的經驗去努力的用這些指令傳達出信息,讓你認為別的人理解,但是你永遠無法得知這些指令是什麼樣子表現在另一個觀察者眼中,你將永遠無法得知別人是否能夠理解你的意圖。(比如你想讓你的左手摸自己的臉,但是早在此之前,觀察者A將你的左手砍掉了,所以你下達命令給肢體卻永遠不知這個命令的

結果。)

那麼,你有什麼意義呢?你接受外界信息渠道被完全斷絕了,你只是一個擁有過去信息的記錄器,即使你擁有信息輸出的能力,但是你永遠不知道這個信息的輸出狀況。(信息輸出狀況的完善程度可以這樣理解,對於觀察者而言,0代表信息完全沒有被表現出來,1則代表觀察者完全接收到了那個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對觀察者而言他永遠只能得到0~1之間的值,而0和1則永遠無法達成,應為0和1沒有實體,不可被觀測到,它只是人類進化出來的一種描述方式,如果你想要創造出智能,就必須認知到這一點,否則你創造的只能是機械!)
如果你一出身就是這樣,我們的一切對你來說都是不存在的,你將沒有過去的信息,你也就不是你,應為你根本就不能夠具有「我」這一概念,你不知道你自己是你!
那麼現在,第一定理應該容易理解了,這個「我」必須具備接受信息的能力。一種,兩種或者更多種接受信息的能力,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須可以接收信息,這就夠了。
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你知道了我們的信息,你意識到你的存在,你可以做什麼?
我們來看一下,如果上面那個出生就沒有信息接收能力的個體獲得了信息接受能力:
如果你可以接收信息,那麼你如何去辨別這些信息對你有什麼作用?你如何表現出你接受到了這些信息,以便讓觀察者知道?我們現在擁有遺傳的經驗,所以我們不用擔心這一點是如何運作的,然而要創造智能我們必須將它描述清楚,不過我將在後面談及這些。你只要知道,如果你無法輸出信息被觀察者接收到,你對於觀察者而言就是不存在的,你的一切對於外界也是不存在,無意義的,所以你不是「我」,或者說:你是不可被觀測的存在,你無法通過用任何方式證明你的存在-這種個體在現實中沒有意義,因為互動不存在!(基於Z-II)。
觀察者的信息發送後經過接收者轉變,反饋給觀察者,以此,觀察者與接收者之間發生了互動,如果沒有反饋者,觀察者將無法得知自身行為的意義,他將無法形成經驗,他只是毫無意義的輸出,他沒有輸出的動力,他無法形成「我」這個概念。簡而言之,他不會有痛,恐懼,快樂,等等一切的情緒,因此他也不能算是我,他也不存在信息接收能力這一概念!
所以,可以得出「我」的建立,是在信息反饋者存在的基礎上。如果沒有反饋者,你無法證明你擁有接收信息的能力。
現在看來,這個信息反饋者不需要用死活來定義,它只要能反饋信息就足夠了。
否則,「我」將只是一個信息輸出器。
總結,我的成立必須是能夠接受信息,必須能夠自身輸出信息,也既是,我能夠輸出並接受信息。同時,真正完善的我,必須有一定量的歷史經驗(包含了遺傳信息),作為信息輸出的動力。
然而你會說,一個石頭被雷射射穿,它也是「我」麼?所以這裡我們就得描述一下這個對原始信息作用的作用過程複雜程度,光和石頭的作用中每一個光量子與石頭的作用,用量子力學去計算麼?不這種計算太複雜了,它不適合這些。我們可以把對接收到的信息生成新信息的這個中間處理系統稱作「核心」我們與石頭的區別,或者說石頭不能被稱為「我」的原因就是人類與石頭的「核心」不同。
讓我們擁有一個和人類大腦一樣的核心,我們把它的信息接收特徵設定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把信息輸出定義為人體,這就是一個人。
如果把輸出改了,比如獅子,猩猩,或者在改變他們的接收特徵比如刪除視覺,輸出設定為蝙蝠,他就成了現在電影里的一些東西。(獅子王,金剛,蝙蝠好像有視覺,只是幾乎不起作用吧?不過這不重要。)
看看!各位導演!即使你們不知道我上面所說的這些原理,但是你們依然這麼做了。現在,你們懂了麼,因為你們表現的就是對「我」這個描述的執念的一個表現。
附加
编辑
關於Erwin Schrödinger's Cat的一個表述:
關於Erwin Schrödinger's Cat,我想我應該這樣去說,我將向你們展示一個基於Z的描述,你們會發現,Erwin Schrödinger's Cat只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只是我們以前的想法太不正常了。
首先我將幾個概念描述一些
原子的衰變:假定人類在這個實驗中是沒有能力判斷原子衰變的精確結果,我們只是觀察到在很多個原子中,過一段時間後有哪些原子會表現出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狀態(衰變前的狀態稱為1衰變後的狀態簡稱2),我們不斷的去觀測,發現我們對一個A原子來說,我們只能夠得出兩個答案:在一個小時之後,A原子從1變成2,或不變成2.(簡化為A1,A2)。經過我們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總結,我們發現了一個規律,我們這樣稱呼這個規律:A的半衰期為一個小時!
對於兩個原子A和B,得出的答案是:一個小時後,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果中的一種:
A1,B2或A1,B1或A2,B2或A2,B1 。
假設1:我們不知道「機率(狹義上指半衰期)」是個什麼(不要慌張,這沒什麼,你不用為此擔心這是什麼可怕的事情,你不會為此而失去什麼。)並且當初始條件設定後,不管我們知不知道「機率」實驗結果也不會改變。(你知道萬有引力,蘋果會掉在地上,你不知道萬有引力,蘋果也會掉在地上。)
假設2:在理想的情況下只要一個原子衰變,開關必然被觸發,貓必死。
我們將原子放了進去,過了一段時間後。當我們打開盒子,我們看到貓死了!
這是現實。
然後我們檢查了原子A1,我們發現原子A1變成了A2!(A1=貓死亡,A2=貓活著。)
我們再次做這個實驗
過段時間之後,我們打開盒子,貓活著!
我們檢查原子A1,我們發現原子A1沒有改變。
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它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重複這樣的實驗,我們得出的答案將永遠只有一個!只有在我們打開盒子之後,我們才可以知道它是A1或A2!
是的!機率是什麼?我完全不知道!這就是答案!它就是我們能夠得到的答案!其他什麼都沒有。
可是我們發現了關於A1和A2的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我們做了很多次實驗後發現,在實驗里只用一個原子,我們得到的結果是:
10000次實驗,我們失去了4999隻貓。
20000次實驗,我們失去了10001隻貓。
100000,我們5003隻貓。
1000000,500036
100000000,50000985
……
我們繼續這個實驗在不同數量的原子情況下做它,每個情況中,實驗10000次。
在一個原子的情況下,我們失去了4999隻貓。
二個原子的情況下,我們失去2499隻貓。
三個原子的情況下,我們失去了1252隻貓。
……
於是我們改變實驗時間,我們第一次等待1個小時,第二次等待2個小時,第三次等待3個小時……
我們得到的結果是:我們打開盒子,看到貓死了。
我們打開盒子,看到貓死了。
貓活著
死了
活著
……
我們的實驗進行了一百萬次,大量的結果讓我們看到這樣一個事實:
1~100000次實驗中,我們失去了N1隻貓。
100001~200000,我們失去N2隻貓。
200001~300000,我們失去N3隻貓。
……
我們把數據比較發現這樣一個情況:
N1>N2>N3>N4>N5>N6……>N10(我只是知道這樣一個趨勢,或許專家們可以用他們的機率計算出準確答案。)
於是我們說:如果實驗持續的越久,貓死的越多。我們要檢驗這個情況,於是我們又做了下面的一個實驗:
我們改變實驗的等待時間,(T=1小時,10000次實驗),(T=2小時,10000次實驗),(T=2小時,10000次實驗)……
每10000次實驗中,我們分別失去了
4997隻貓,(T=1)
2503隻貓,(T=2)
1249隻貓(T=3)
……
我們失去的貓=實驗次數*1/2,(T=1)
實驗次數*3/4, (T=2)
實驗次數*7/8, (T=3)
實驗次數*15/16, ........
實驗次數*31/32,
實驗次數*63/64,
實驗次數*127/128,……
我們驚奇的發現,我們只改變我們的實驗次數,死掉的貓=貓的總數*{ (2實驗次數-1)/2實驗次數}!不過,忘掉這個公式,你只要記得這樣一個結果:
(1).
一次實驗中加入大量原子,所有實驗結束之後:活著的貓很少;一次實驗中只有少量原子,所有試驗結束後,活著的貓很多。
一次實驗的持續時間很長,所有實驗結束之後,活著的貓很少。一次實驗的時間很短,所有時間結束之後,活著的貓很多。(這是符合事實的描述)
(2).有了(1),我們想當然的說:
一個實驗持續得越久,貓活著的可能性很低,一個實驗中加入越多的原子,貓活著的可能性也很低。
一個實驗持續的越短,貓活著的可能性很高,一個實驗中加入越少的原子,貓活著的可能性很高。(人類對事實的一個簡化。)
請問:什麼是貓活下來的「可能性」?或者,我們可以將貓活下來的「可能性」稱為「機率」?
如果,這些可以被稱為「機率」,那麼我們又得到了一個有趣的常識,如果實驗的所有可變變量都是1(即實驗次數,等待時間,原子數目等不改變),即你們只做一次實驗,你們將永遠不知道機率這個概念!你們永遠得不出1的描述!(這既是Z的一個等價描述。)
你們看,所謂的機率是無法對純粹的「1」起作用的,只有實驗變量表現出「變」的性質下,你才能看到這才些結果,你才會產生機率這個概念!
這樣我們談論機率才有意義,如果你只做一次實驗(它是一個為「1」的可變量),你能夠得到的只是在你打開盒子時看到的狀態,如果你做了很多次實驗(它是一個【「非1」即實驗次數表現出了「變」的性質】的可變量),機率則可以從你的實驗次數中貓的死亡數量上表現出來。如果你做實驗原子數目增加(它是一個【「非1」即原子數目】的可變量),機率則可以從你的實驗次數中貓的死亡數量上表現出來。
(而時間這個變量,它本身沒有意義,必須結合重複的行為,它才能表現出它的意義,它讓每一次的重複都不同!它的存在讓你不管怎麼重複一樣的行為,你都無法得出和上一次觀測一樣的答案!這是Z的一個等價表現,即時間這個概念必須依靠變化才能夠成立,我將在以後討論它。)
現在我們知道了:機率對可變量「1」是永遠無效的,當非「1」的值存在時機率會表現出效果,當這個值與「1」的差距越來越大的話, 機率會表現出越來越準確的判斷,它的誤差對於整體來說會越來越小!
你會問:如果是0呢?(那意味著,原子或貓,有一個不存在,也或者你不去觀察結果,這個實驗就算不上實驗)
你會問:如果是1.5,3.8這一類的數值呢?(那意味著你做實驗不完整,你做到一半就放棄了,例如0.5,意味著你的一個實驗進行到預定時間的1/2就停下了,它稱不上一個完整的實驗,它也沒什麼意義。所以只考慮整數。)
看看Erwin Schr?dinger's Cat在說些什麼吧。
一次實驗的結果,一隻貓的死活,一個原子衰變的機率聯繫在了一起,這三者是等價的,我們要考慮的東西只是一個原子是否會衰變,而機率永遠對「1」這個概念不起作用,所以機率在「一隻貓」這個描述上失效,而我們通過大量的實驗觀測,得出原子衰變的機率(但是衰變只是一個機率,這個機率不對「1」這一概念起作用!即等價為原子衰變的可能性對於「1」這個概念是不存在的,應為1就1!1就是意味著「不變」!1就是意味著確定!所以你無法從1得出機率這個概念,把建立在非1基礎上的「機率」用在1這裡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們只能夠預測原子數量產生變化後的觀測結果!而原子數量不發生變化,它就是1!原子衰變機率在這裡失效!所以一次實驗中判斷貓的死活是不能夠用「機率」這個概念的,如果用了,我們就會得出:
這隻貓,它即死又活!
所以我們本質上就是在挑戰機率存在的基礎,如果能夠知道原子衰變的必然結果(等價為對1有效的概念),那就不會有衰變幾率這個描述!貓也就不會即死又活。
在Erwin Schrödinger's Cat實驗里,我們只有能力描述:
我們不知道我打開盒子前貓的死活,貓的死活對於它自身只有一個結果,但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只能說我們不知道!我們只能說貓它自己知知道它活著!它不知道它是死的!我們對於它在盒子里的狀態我們只能說我們不知道!(它等價的描述就是:你不知道原子在打開盒子前是否衰變,所以你不知道貓是否會死掉,你只能說你不知道這次實驗中當你打開盒子時貓是否會死,或者說你只有這個權利這樣說!但是當實驗次數多了,你有資格用機率去解釋,那些貓里大概多少只會死!)
現在,你難道還覺得討論一隻貓的死活和一個原子(一堆數量不變的原子)的衰變機率有意義麼?或者說,你將挑戰Z,我期待你的駁論!
(原子衰變能否被必然的判定我並不瞭解,我的描述只是建立在衰變不可被確定的這個基礎認知上,如果可以被確定那麼請忘了我說的這些。)
註:機率對1無效,即可變量如果是1的任何描述(等價為只有不是1它才能被稱為可變量,1隻是一個量的表述,而這個量變化成非1的量才可以給它冠以「可變」量這個詞的意義),「機率」這一概念在對象身上不可被觀測,等價為機率無意義。
人們幾十年來都把機率用在「1」上,這是我覺得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事情,我想不通爲什麼人類會有這種奇怪的,不可思議的想法?

第二章 我的構成

编辑
第一節 構建可以計算核心的基礎
编辑
那麼繼續第一定理
現有的一切是什麼?既是我們所觀察到的一切,一切的一切,它包含所有,我們所知道的一切,包括我們自身的一切行為。
來看看我們的經驗。人類的歷史中,我們這個時代可以被觀測到的現實告訴我們,人類是唯一的具有「我」的存在體,或許你會問,難道猴子,猩猩它們沒有「我」麼?我想說的是,我們只能夠依據現實來進行描述,「我」的參考就是人類,或者說我們幾千年來對「我」的描述非常的精微,以至於在我們目前已知的物種中只有人類自身符合這個描述。
就像上面提到的,不管你怎麼改變信息的輸入輸出,它的核心永遠不變,那才是「我」的一個標誌,而輸出輸入設備,用盧瑟福的那句話來說「他們只是歐幾里得幾何中的點,有位置,但是沒有重要性。」而「我」的核心,就是人類從原始細胞進化到目前狀態這漫長時間中,接收自然信息並與其相互作用而產生輸出新信息的過程,所以「我」也是一個反饋者(我的另個一規則會牽扯到反饋者的排序,你會通過排序而明白我,你,他/她,它概念產生的原因,請記住這個,待會我們會用到它。),只不過這個反饋者的反饋方式非常的複雜,以至於物理學家們無法用他們所掌握的量子力學來計算這個相互作用的詳細過程。
不過,不用擔心,我們依舊可以計算這些相互作用,或許精通物理的你會很反感,並且露出不屑的嘲笑—那怎麼可能,你要知道一杯水裡的分子運動都會將整個世界所有的計算機撐爆!
確實如此,人類掌握的物理知識結合數學技巧,應為計算量過於龐大而不適合用來直接計算「我的核心」,但是我們需要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在我們這個時代,人們處理經濟,建立了經濟學,處理藝術,因而有了美術,音樂的相關學科,處理心理,因而建立了心理學,等等等等,對應於不同的對象,人類學會了建立不同的研究方式,就像物理中的量子理論與相對論一樣,它們各自掌管著自己的領域,似乎對立著,但我們接受了它們,或者說只要與觀測相符合,並且我們無法拿出更好的理論,我們就只能接受它。
因此,我將用一些新的規則,代替物理的數學規則,以此來計算這種相互作用,可以稱它為核心計算規則。
首先,我將這些規則,用人類現有認知中的「求生」「進化」「交配」等詞來概括,(以後我們可以像改變「我」的輸出與輸入一樣,改變「求生」與「交配」的相關變量,讓這個「我的核心」變得像是猩猩的核心,猴子的核心,……貓,小魚,水母,甚至是一些植物,單細胞的核心,那樣「我」也就不是「我」了)
………所以,以下,我將用「人的核心」來代替「我的核心」簡稱「核心」)我將首先嘗試著描述人類核心,首先我需要定義一個新的概念,來解釋核心是如何處理信息的,
我們已經知道「我」是由接收器,輸出器,與核心構成(雖然大部份情況下這三者都是相互糾纏的,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他們可以被分離出來。)
這裡我將定義幾個核心運算的新概念:
1.「信息接收設備的接收能力」簡稱「zl」這是核心的第一個計算基礎。
核心在接收原始信息後,會對其進行計算,它會得出原始信息對「我/人」的一個變量,這個量對zl會產生一個貢獻量(簡稱g)。
+zl代表「核心認為這個貢獻量會使zl被加強」(等價為核心將這個貢獻量標記為+zl),-zl代表「核心認為這個貢獻量會使zl被削弱」(等價為核心將這個貢獻量標記為-zl)。可以想像一個長度無法確定的路徑(假設在我們眼中它可以用直線來形容,如果直線這個概念將來會影響到一些計算可以對其進行修改。)我們將之稱為zl的變化路徑,我們把這個路徑的一個位置標記為s,s的位置既是zls點, 它是核心計算+,-的一個判斷(等價為它是判斷-,+這兩個概念的基礎)。
我們可以將之稱為現有狀態,而只要時間(它應該有一個更好的表述,例如這個表述牽扯到速率這一類的概念{相對論}中有一些闡述,但是不完全,這裡爲了方便,姑且這樣形容這個傢伙。)發生變化(基本上都是正的變化,負變化意味著時間逆流,這不現實,沒有什麼實驗支持)就必然會導致世界(一切,或是其他的概念,比如」所有「)產生一個變量,這個變量必然會導致核心收到信息。這個信息會客觀的對我產生一個變量,這個變量的貢獻值被核心接收後核心會對其進行判斷,按照第一個計算點,它會得出+zl或-zl這兩個判斷,如果是0zl那麼就意味著沒有什麼變化(值得一提它或多或少都在變,只是你察覺不出來,0zl意味著核心什麼都不會去做。後面你將會知道客觀的0是不可能存在的值。而0zl則可以存在,它只是給我們提供一個判斷+,-的基礎。
必須要聲明,zls點的位置,只是代表目前的信息接收能力,它是核心對接收器輸出器的一個現有評價。zls點是核心進行信息處理的一個基礎判斷!(只有給它一個位置,它才能夠有「移動」這個概念。)
2.「信息輸出設備的輸出能力」簡稱zk,這是核心的第二個計算基礎。
核心在接收原始信息後,會對其進行計算,它會得出原始信息對「我/人」的一個變量,這個量對zk會產生一個貢獻量。
+zk代表「核心認為zk被增加」,-zk代表減少。
而zk與zl一樣都有一個起始點,即zks點,它代表著信息輸出設備的現有輸出能力.當然,這個點是在zk變化路徑上。
第二節 求生規則的描述
概念現在已經清楚了,接下來,我們用這個概念來詮釋「我」得第一個基本規則,
我將首先把它粗略的描述為「求生」。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概念應該如何去詳細的描述它。
以第一章中的例子為主,關於求生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關於生存的描述:一個人,他的核心只需要處理從他的信息接收設備傳遞的信息,當原信息與核心作用後核心計算出該信息中對zl的一個貢獻量,如果這個貢獻量被核心判斷為-zl,那麼核心會針對-zl產生一個命令,這個命令將使輸出設備把這個貢獻量抵消。
大多數的接收設備與輸出設備都是糾纏在一起(或許現在的尖端科學領域可以將它們分離?然而我並不清楚,只是就我的認知來說是這樣的,如果有悖與已有現實觀測,歡迎提供相關資料。)
而一些zl非常弱的設備(弱到幾乎沒有什麼作用,像是指甲,頭髮這些東西)則需要看這個設備對抵消-zl的貢獻而定,如果該對於抵抵消-zl沒有什麼貢獻,或是貢獻太過於弱小(等價為即使喪失該設備也不會給zl也不會產生多少負貢獻量),那麼核心的第一條求生規則就不會對它們起作用。需要注意!一些其他的規則會對它們起作用)。
因此,求生這個詞,用嚴謹的表述既是:
核心認為對zls點現有位置產生負貢獻量後將會產生一個-zl的校正指令,該指令將支配輸出設備盡力抵消該貢獻量。避免zls點左移。
核心判斷zl右移那意味著什麼?左移是信息的削弱,那麼右移應該是加強,右移是如何保證接收設備的加強呢,在正常情況下,信息接受設備的目的是爲了給核心提供信息,而輸出設備是爲了什麼?抵消負貢獻量(值得一提的是,人們攝取食物也是由核心支配輸出設備執行的一個抵消負貢獻量的行為)?這只是其一,右移應該牽涉到了「交配」規則。
(注意,zls點只是一個標誌,它意味著zl的現有狀態)
如果沒抵消(一些十分微弱的幾乎沒什麼影響的負貢獻量則會被修復,例如被針扎了一下手。)zls點就會左移。
這裡要提一個有趣的結論,它可以很好的讓我們理解一些東西:我想說的是,信息反饋者,我們知道,沒有信息反饋者就無法構成「我」,人的自身就是一個信息反饋者,保護反饋者,既是保護「我」的存在!然而反 饋者太多,核心如何排序要保護反饋者呢?
求生規則下的排序規則為:我>你≠他/她≠它。(很重要的一點,在幾個不同規則下,這個排序都是不同的,求生規則下只能判定我是第一優先級別,核心將首先考慮「我」這個反饋者反饋的信息。(相信我,它比skyrim的mod排序要容易的多!)
……Unfinished
Version .20140111
Version .20140110
Z&Z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