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以爻變為基礎作解

相傳周文王作[卦辭],而其子周公作[爻辭],孔子編撰[十翼][1]。而周公與孔子的時空相差五百年; 周公身處周朝開始朝政未定之時, 而孔子身處朝小野大目無尊長, 周天子無法號令天下的春秋時期,而這時空環境的落差極可能讓孔子在解讀易經時產生落差 。以二十一世紀的華人來說,很難想像五百年前約明朝時老百姓的生活還有想法; 更何況孔子當時可以得到的周朝的典籍比起現在少之又少。周易寫於朝政仍不穩時期,易經的主旨在國家政權的鞏固。而五百年後孔子把易經轉為儒家禮教解釋也是配合環境變化,符合易經的變與不變之本質。

孔子在繫辭傳提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2];易經蘊藏人事萬物的解答,讀易經者能成為君子,但也可能誤入歧途成為小人; 因此孔子在象傳與彖傳多以繼善與恢復人善良本性為基礎作解,希望看易經的人成為君子。因此,現代人看到象傳與彖傳時如若與六爻辭差異大也是不可避免。

易經爻辭既然由周公集合國家眾人之力完成[3],其目的應與施政的卜卦有關,每一卦的六爻應同解釋該卦的發生不同時期或者不同型態。然而眾人編寫想法難免難免不同; 本文假設當年周公如一位書籍總編輯,事先擬定一套標準化流程給每一位作者,以期達到易經六爻撰寫時候可以標準化,而這個標準化作業在本文就是爻變。易經各卦象都有六個爻,每一爻爻變後會形成的另外一個卦象,而爻變就像一把鑰匙開啟某一卦與其他卦的連通大門。也就是說每一卦象透過爻變可以與其他六個卦象連通,而爻變就是本文用來探討各爻辭時重要參考依據。

本文試著以爻變為基礎去解釋周公當時所編撰的原意,接著把孔子解釋的想法寫在後面,期望可以連結兩者五百年的落差。

中國古代沒有完整的標點符號,於漢朝開始才有有「句讀」;用圓圈作為句號,用瓜子點作為讀號。1897年廣東東莞人王炳耀出版《拼音字譜》,融合中國舊有句讀號與外國新式標點符號,成為現在中文的標點符號雛形。[4]春秋時期孔夫子所看到的易經版本應是沒有標點符號的經文,而他晚年所編撰的[十翼也應該是沒有標點符號內容。

中文斷句的位置會影響句子的意思; 例如"拿石頭丟雞蛋"這句話當沒有任何標點符號時,觀看的人應該至少會有兩種解讀。可能是同一個人又拿起石頭,後來又丟出了手上的雞蛋; 又或者是一個人拿起了石頭去砸向雞蛋。 同時,文字的演變也隨著時間而有不同的意思;例如,「北」字原指兩個人背對背的樣子畫出來的,指就是現在的「背」,但是「北」字後被借去用指方向的「北」,因此又造「背」字來代替「北」字的原意[5]

因上述演化產生的字義變化, 又無標點符號產生的不同解釋, 都讓本文在以爻變做解釋時可能與其他家解釋不同,這也是本文探討易經時的一個很大的侷限但同時也是易經博大精深的地方。

本文以孔子編撰的上經末卦-離卦與下經首卦-咸來做範例, 試著解釋咸卦與離卦原先應該是依存度很高的兩個卦, 而非後來拆開的樣態。

離卦 编辑

離原本指火,但兩個離加成,形成大火或野火,動物們在森林裡逃竄,如同大火捕捉動物的景象。離卦是繼坎卦而來,(人或動物)陷落後可能受到捕獲或者收服。 “離”甲骨文寫作”离”,意旨網到小鳥[6],因此離有"捕獲"的意思。而被捕獲的小鳥與其他族群分離,因此离又有"分開"的意思;而火有"光明美麗"的意思,所以火、離、麗連在一起。

序卦傳: 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離卦的卦辭與爻辭皆無"麗",但序卦傳卻出現"麗"應該為了彖辭中--"離,麗也。.."而加上去。序卦傳若改寫為: "陷必有所,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應更容易理解。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離卦: 設陷捕獲(收服)的人應採用正直的手法,而被捕獲(被收服)者應謙卑勤奮如母牛協助主人才會吉祥。

孔子解釋此卦同樣分上位者與下位者作解釋,大象以上位者角度看, 彖傳用下位者來解釋: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離,若正直就會亨通,大人用持續不斷的光明造福四方。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麗: 使光明美麗也

日月使天下光明,草木使土地美麗,重明鳥(傳說中神鳥)使世道公正,天下的運行乃成。柔順使公正更加包容,所以亨通,如同人畜養柔順且勤奮的母牛就會吉祥。

離卦繼坎卦而來,又是坎卦的錯卦;若說坎是入砍險,那離應作捕捉解釋。 因此本文探討六爻主軸在講陷入坎險的人應注意的事項,以避免被捕獲; 或是設陷之人應有德,避免魚死網破。

初九,履錯然,敬之,无咎。

此爻變為56火山旅卦(旅行在外)

捕獲的初始方式錯了, 但接下來謹慎恭敬,可以無害。又或者獨自走錯身陷險境,警戒之,可以無害。

孔子解釋時已經改為做事的層面;《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做事情走錯一步,只要接下來小心可以避開更大的災禍。

六二,黃離,元吉。

此爻變為14火天大有卦(收穫大)

此爻可以與九三爻做比較,若九三爻指的是黃昏時刻,那黃離應指如火焰盛大日正當中,也可以指稱己方實力強大之時,擔任捕獲方收穫應該是很大的。

孔子解釋時已經改為道德層面;《象》曰:黃離元吉,得中道也。 黃離表示行中道,才會吉祥。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

此爻變為21火雷噬嗑(整治不配合)

此爻可以與六二作比較, 若六二指的是實力強大之時,則 日昃ㄗㄜˋ 指的是太陽向西傾斜實力衰弱。 此時若不能調整自己心態配合(抒情以高歌),只能老大徒傷悲,被捕獲有兇險。

孔子再解釋日昃時實力已不長久;《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缶ㄈㄡˇ :是瓦器也是樂器

耋ㄉㄧㄝˊ: 黃昏

嗟ㄐㄧㄝ: 感嘆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此爻變為22山火賁卦( 以禮教服人,並以身作則)

設陷捕獲做法很突然、很暴力;其結果也只能是不好的,甚至最後只能於死網破。相反的應如賁卦遵循禮教循序漸進獲得人心; 如同孔明七擒七縱孟獲以收服人心為上。

孔子解釋時以作人做事的方式來解釋,太突然的作法會讓別人無法忍受;《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也。

如: 然 ,樣貌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此爻變為13天火同人(與人同)。

若為被捕獲之人,以低姿態述以情或可得到平安; 例如,三國時期曹操兵敗赤壁走華容道,關羽原可簡單的擒獲, 但曹操一哭述之以往日情義, 關羽只能讓他離去。

孔子認為離為使光明美麗(幫襯),也就是六五幫襯上九(王公);《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无咎。

此爻變為55雷火豐卦(收穫豐碩)

王用兵出征來維持國家安定,同時嘉賞使受陷的敵手使其俯首稱臣,同時收服匪類同夥,無害。例如, 張飛入四川時大戰嚴顏,嚴顏戰敗被綁不肯投降,張飛親自解開繩索並待為上賓,讓嚴顏感覺受到尊重而投降,其他城池也因為嚴顏投降而紛紛不戰而降。

孔子解釋時也支持王需用出征來穩定國家;《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折首: 使俯首稱臣[7]

醜:同類

咸卦 编辑

甲骨文學家羅振玉《殷虛文字類編》認為咸是斬、砍傷的意思。若咸卦是繼離卦捕獲而來,那被捕獲的人自然可能面臨用刑的問題。商朝有著普遍捕獲敵人為奴的制度[8],如果能力較強,就有機會脫離奴隸的身分,男的用作家管,女的娶為妾。卦詞"取女吉" 或暗示把捕獲的敵人收為奴(古代奴多為女)是比較好的處理方式。

咸與感是異體字,感化被捕獲的人取代用刑,如同孫子兵法云: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以說服感化最佳。而咸卦六爻則闡述如何使被捕獲之人歸順,以期做到"取女吉"。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時期奴隸制度已經式微[9],推想他為了讓讀易經的人可以"感"替代"刑",因此把"取女吉"解釋為"娶女吉",以禮教為基礎再次解釋並把咸卦改為下經之首。

序卦傳: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咸亨,利貞,取女吉。

《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

水往低處流,若要水停於山上,則山頂需凹陷(虛)才可以留住水形成澤。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咸卦下三爻為艮,卦德是止住,上三爻為澤,卦德是折毀,六爻說明用刑或感化,使其歸順或止住不該有的行為。

初六,咸其拇。

此爻變為49澤火革(改革 革新),

拇: 腳趾頭

咸其拇意旨為最少的懲戒,寄望受刑者停止不好的行為,又或者洗心革面歸順。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用刑目的(志)在止住外在不當行為,或使其外在行為順從。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此爻變為28澤風大過(棟橈; 強渡艱難)

腓: 小腿肚

居: 存有 , 例如: 居心叵測

兇居吉: 雖兇仍可吉祥

若初六無法止住不好行為或使其歸順,逼近容忍限度; 情勢有點兇,但此時若能正確的決斷,仍可吉祥。

《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若受刑者順從(歸順)則不受害。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

此爻變為45澤地萃(聚集於大人旁之象)

股: 大腿 股: 大腿  股肱:可引申為重要的輔佐之人[10]

執: 象形字為一個人手被銬起來的用刑之象[11]

若六二無法止住不好行為或使其歸順,執其隨應是實施連坐法,抓起相關人等(股肱之臣)以達目的,但這種方法並非好的方式。

《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代表不直接處置受刑者,而是抓其股肱之臣而迫使其歸順或改過。



九四,貞吉,悔亡;  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此爻變為39水山蹇(跛腳之人走路有困難)

悔: 憂慮     亡:音義同"無"; 例如"子夏曰:「日知其所亡(1),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論語 · 子張第十九》)。

悔亡: 使無所悔恨。  憧憧(因同沖): 心不定

爾: 詞綴。表性狀。 例莞爾、卓爾 [12]

思: 用於句末,相當於「啊」[13]

用刑者(上位者)若能誠信待人(例如,答應對方的事情一定做到),使對方歸順也不會後悔;相反的若自身無誠信反覆不定,則歸順的也只是同類型(無誠信)的人罷了啊。

《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上位者正直,歸順者無所悔恨,因為不會讓人感受到被迫害;但相反的若上位者反反覆覆,則處事無法光明正大,歸順者必然悔恨。


九五,咸其脢,无悔。

此爻變為62雷山小過(山上打雷,有兇險只可做小事)

脢: 脊背肉

若前面的勸戒或刑罰皆無法制止對方或者使對方歸順,再拖下去已無法正他人視聽,不得不用刑到對方身上,而這樣的作法並不會讓人悔恨。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志末: 最後的作法。


上六,咸其輔頰舌。

此爻變為33天山遯(防止豬脫逃)

縱使對方歸順了仍無法心悅誠服,還需輔以口說勸才能感化對方,才能恆久。

《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滕口: 張口放言 [14]

由此爻"咸"與"感"做了連結,孔子進一步闡述要使人歸順必須要以心感應,如同彖傳"男下女,是以亨,...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1. 易經四聖:伏羲、文王、周公、孔子
  2. 易經-繫辭傳上
  3. 易學八論4: 卦辭爻辭誰作?
  4. 《文化大觀園》標點符號 一百年
  5. 中國文字的構造
  6. 【每日一字】离: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相聚
  7. 漢典-折首
  8. 商朝奴隸下場有多慘?甲骨文藏血腥真相
  9.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10.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股肱
  11. 漢字甲骨部件分析-執字
  12. 教育部國語辭典-爾字
  13. 教育部國語辭典-思字
  14. 漢語辭典-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