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安全性

本页面为三峡大坝的安全性研究,欢迎补充科学系统的安全性论证和评估报告,也欢迎补充专家观点,以及言之有理的民间观点与讨论。

基础数据 编辑

官方观点:三峡大坝的基础是花岗岩(前震旦纪闪云斜长花岗岩),岩体整体性较好,透水微弱,强度高。坝基岩体质量能够满足混凝土重力坝的建基要求。

大坝全长2308米,高185米,底部宽121米。由2689万吨混凝土、29万吨钢筋、25.5万吨钢材组成。

安全监测 编辑

三峡大坝安全监测的重点放在建筑物及大坝的变形监测、渗流监测。

监测项目分为常规监测项目、专项监测项目、地质环境监测项目三大类14项。根据各种建筑物的建设条件和专项监测要求,三峡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共设计了8个子系统及其监测站。

变形监测设施包括:正垂线、倒垂线、引张线、伸缩仪、精密量距、静力水准仪、精密水准点、双金属标、测温钢管标、多点位移计、基岩变形计、钻孔测斜仪等。

安全监测系统定期向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报送大坝安全监测资料。

信息公开 编辑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每年编制《长江三峡工程运行实录》,在其官网可获取2003年至2018年间版,以及《及长江三峡工程水文泥沙年报》2016年至2018年版。注:以上信息为2020年6月23日访问其官网确认,获取地址[1]

第三方评估 编辑

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完成了《三峡工程建设第三方独立评估综合报告》,评估意见认为:三峡枢纽工程175m试验性蓄水以来,三峡枢纽建筑物各项监测值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各建筑物工作性态和电站机组运行正常。

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迈克尔·罗杰斯(Michael F. Rogers)认为,“三峡大坝绝对是世界上质量最高、设计和建设最好的大坝之一”,“我相信三峡大坝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洪峰考验 编辑

2010年和2012年三峡工程经受了两次超过1998年最大洪峰的考验。

军事防御 编辑

三峡大坝附近驻有航空师,内层防空体系部署有近中远程防空导弹,相控阵雷达、高空探测雷达以及各种电子战系统。在外围,我国东南、中南地区部署有多道防空网以及上万枚各类型防空导弹,并且还有十多个战斗机师。

相关质疑 编辑

变形 编辑

2019年7月初,有网友发现谷歌地图上中国三峡大坝严重变形。

大坝主要受水位和温度影响呈周期性变化,一般每年冬季向下游位移,夏季向上游位移;而垂直和水平位移分布与坝高相关,表现为河床中间大,两岸逐渐减小,符合重力坝变形规律,坝体变形处于弹性状态。三峡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坝基累计垂直位移在1.45mm~26.69mm之间,坝体沉降趋于稳定,蓄水前后没有明显增加;坝基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0.24mm~4.63mm之间,蓄水前后坝基位移变化多在1.0mm以内;坝顶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1.82mm~28.70mm之间。

诱发地震 编辑

汶川地震

引发汶川地震的龙门山断裂位于青藏高原构造区,而三峡库区位于华南构造区,两者没有构造上的联系。水库渗透也远达不到汶川。

 
维基百科中的相关条目: